>辉煌属于过去,每天都是新的开始。
苏树君这样告诉记者:尽管关山局的工作在各级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关山的管护与发展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结尾
在关山最偏远的麻奄林场场部会议室,记者站在一块竖幅前久久地凝望:“甘于寂寞,忍耐孤独,不畏艰辛,勇挑重担,无怨无悔,顽强拼搏,诚信爱岗,献身林业”。蓝底红字的竖幅,悄无声息地站在关山最深处。
这美丽的关山深处,隐秘着这样一支鲜为人知的绿色兵团,他们如那块飘扬在林间的“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条幅一样,冷静地孤独,却实实在在地守护着人们关于绿色,关于诗意的希望。
第4篇 红兵VS庖丁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题记
——记平凉市西开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兵先生
山东东明县属齐鲁故地,礼仪之邦。有史记载可追溯至夏朝,秦始皇命名为东昏,西汉王莽改制置东明县。先秦思想家庄周、西汉丞相陈平、东汉丞相卞壶、唐英国公徐懋公、唐宰相刘晏、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北宋宰相张齐贤、明兵部尚书石星以及当代亚洲巨人穆铁柱等东明籍人物在历史长河中各领风骚。
本文主人公张红兵先生便生长于东明,其发达,却在甘肃平凉。亦可谓之天运时势而不能不成者。
初识红兵
初见红兵,正是平凉街头华灯初上时。
由朋友约了好几次,欲识红兵的记者才有幸被红兵约到一名曰绿岛的休闲小驿前,但及记者先至时,却意外发现该地正在装修。私底下红兵其人的印象便在记者心里打了折扣。一个这样的名字,一个这样的细节,红兵红兵,大概是红卫兵年代的痕迹吧?要不怎么会把人约到一个正在装修的地儿?
朋友与红兵通话,对方说三分钟到。记者略略地有些惊讶,在平凉这个慢节奏的小城里,论时间的单位一般是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绝少有人会如此准确地强调时间单位是分钟,而且是三分钟到。
带一丝挑剔,记者盯着腕上的时间。意外地,准三分钟的时候,一个人站到了记者的面前。个头不高,三十来岁的样子,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