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广大读者的新闻报纸,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文学副刊也有其新闻性,是要通过所刊载的文学作品吸引人、感动人、教育人的。因此我们的散文作品就要对广大读者所关心的社会及人生方面的问题广泛涉猎,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我们更欢迎那些还没有引起读者注意或很边缘化的问题,经过作者对这些问题运用文学语言,形象化地展示给读者,从而引起读者的思索文章。我经常对我所在报纸的副刊编辑说,凡是没有时代特点、不涉及社会问题、不涉及人生问题的散文作品,一律不能采用,这是因为这样的文章对广大读者无益。我们常常接到这样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极尽悲痛地诉说着他自己“失恋”的心情,或是不知所云地讲着他自己的私情,看不出他反映的是哪一个时代,没有丝毫对社会、对人民群众或欢乐或悲苦的人生给予关注,这样的稿子,我们当然不能用了。
2、散文要有“我”,要独特写,要写“独特”。我同许多作者交流时谈到,散文是“过去时”的,是作者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感悟。因此我们强调在文章中要有“我”,即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体验和感悟,也就是说,散文大体是要以第一人称“我”来抒写的,写作者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要有作者的主观对客观的关照。当然也有作者不以第一人称“我”出现,而是以第二人称“你”来结构,这当然是可以的,但实际上,仍然是作者在写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们还是强调以第一人称“我”来结构文章,这样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我们编辑部常收到一些作者写的游记类、观光类的散文,当然不乏华丽的语言,但通篇都极像是“导游说明书”,一个景点接着一个景点地介绍,读来索然无味。为什么呢?因为文章中没有“我”!没有“我”的主观对当地景点的看法、想法,没有作者与当地人的接触和交谈,没有这个景点在“我”心中产生的极欲向人们诉说的发现和情感。这样的稿子当然是不能用了。
散文还要强调“独特写”与“写独特”。为什么这样说?文学创作最忌重复别人,走别人走过的路。文学是需要创新的。有的文学爱好者总是看别人写什么题材,他再写什么题材,这样的文章在题材、体裁、风格上都是不会有所创新的。创新,就是独特,就是别人没有嚼过的“馍”,这样的文章就会给人一种新鲜感,读者就爱读。生活中有许多是人们司空见惯,而不再注意的东西,我们如果能够捕捉到人们已经见惯了的东西,挖掘出人们所不熟悉东西,那么这样的稿子就是新的,就是独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