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伐,尤其是农村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科技兴农’的国策,围绕着‘科技兴农’这四个字,还必须着重弄清楚人们常说的: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后,必须坚持‘政府搭桥,市场引路,百姓闯关’这十二字诀。”
张国梁说到这里,清了清嗓子,说,“别小看这十二个字,其实这十二个字所包含的意义是非常深刻而又十分广泛的。
“‘政府搭桥’,意味着干部思想作风必须要来一个大转变,而核心就是‘大转变’这三个字。
“‘大转变’,这三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想必老同学早已十分清楚。
“至于‘市场引路’这四个字呢,它与前面四个字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百姓闯关’这四个字呢,与前面八个字更是息息相关,真正是‘切肉不离皮’。但怎样闯关呢?这个关到底是什么关呢?老百姓不清楚不行,干部不清楚更不行!所以,我认为,要想促使广大干部、人民群众真正地行动起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促使全市的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农业、养殖业、荔枝果业生产的发展尽快与国际经济的发展接轨,为出口创汇铺平道路,为称雄世界经济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弄清楚什么叫‘三关’?怎样闯‘三关’!
我认为:这个‘三关’,具体地说就是:
“第一关,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将科学家,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论证了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
“第二关,为这些成果‘正名’!
“何谓正名呢?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为产品建设中国驰名商标,也叫中国驰名品牌。
“但是,要真正地给这些产品‘正名’,容易吗?回答是肯定的:非常之难!这比三国演义中对蜀道中描写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还难十倍、百倍。
“第三关,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投入市场,转化为资本。
“三关的每一关的各个环节都是密不可分的,这里面牵涉到的方面很多,比如:产品质量啦,包装啦,广告战啦,诚信啦,售后服务啦,物流配送啦,等等。
“如果没有把这些工作做好,生产出来的产品就闯不过市场经济大潮这一关,就不能把生产成果转化为资本,就不能再将这些资本的一部分投入科学研究,寻找新的突破口,再将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
李劲松听到张国梁说起“闯关”的说法与李新民的日记中关于“点子大王”诸葛灵的“最后一公里”有相同之处,于是把“点子大王”的说法同张国梁说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