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你出任集团公司的名誉董事。”李劲松说到这里,笑了笑,说,“我们现在要的是新闻效应,提高知名度,为将来向国际市场进军打下基础。”
“这事可以考虑。”张国梁想了想,“农业、种养业,向企业化发展,是实现‘科技兴农’的一个新的尝试,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江州市有没有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肯站出来做领头人,关键在于政府给予怎样的支持,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中国也许还是第一家,至于将来发展成怎样,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此举是真正代表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然是这样,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也是受党教育多年的学子,没有党的培养,也没有我的今天,江州市是我的家乡,理应尽一份薄力。”
“好!一言为定!”李劲松怕张国梁变卦,逼了一句。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李劲松这时候的心里乐开了花,欢喜之余,心里又打开了另一个算盘:如果张国梁答应出任公司的名誉董事,公司尚可以说服江州市三大支柱产业的集团公司董事长为公司名誉董事,并利用他们现在的社会效应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增强社会竞争力,在国内、国际市场搞营销的时候,可以利用他们现有的一套销售网络人员给果业集团公司带来诸多便利。
李劲松觉得张国梁的到来真是天助他也。
他兴奋得一点睡意也没有,与张国梁谈了很多、很多,一直谈到凌晨三点多钟了才离去。
送走了李劲松,张国梁和衣躺在床上,一点睡意也没有。
他这次出差,顺路回到家乡,本想第二天就走的,后来听到村里的父老乡亲说起李新民牺牲的经过时,被深深地感动了。
于是,他吩咐村里的乡亲帮他买一些纸钱、蜡烛、生果、鲜花等祭品,带他到李新民坟前拜祭了一番,回来的时候,又从乡亲们的口中知道了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原来是自己大学时的同学,于是决定留下来,会一会老同学,看看能为家乡出点什么力。
后来,他拨通了市政府办公室的电话,市委办公室主任刘海知道张国梁是李劲松的大学同窗后,将李劲松已经到了青田镇检查工作的情况告诉了他,并告诉了李劲松乘坐的轿车的车牌号码。
所以,张国梁在通往张家镇的三岔路口上守着,终于如愿如偿。
今天晚上,在同李劲松的交谈中,张国梁觉得李劲松具有一种政治家的大气魄和谋略,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心里装着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自己与他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