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能做天下事”的愿望,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李劲松现在最担心的是资金问题了。于是对高大全他们:“建立网站,实现公司电子信息化管理要多少资金?”
“这个嘛!”高大全想了想,“按正常的收费可能要几十万,李书记如果真正为江州市的果农着想,意欲将江州市的十大名优荔枝上品牌,推向国内外,必须有人肯站出来撑这个头才行。但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年代,会有这样的人吗?”
“这个你别担心,江州市现在就有一个这样的人,而且已经干上了。”
“你说的是不是张家镇的李居安?”
“对,就是他。”
“这个人,我认识,他公司的十大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和果场的电子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电视监控,对讲机指挥生产等设施都是我们设计安装的。”
“这么说,你们是老朋友啦。”
“何止是老朋友?可以说是死党。”
“他那套东西用了多少钱?”
“十五万元左右,我一分钱也不赚他的。”
“为什么?”
“我敬重他是一条汉子!他办公司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这还不算,还经常接济一些经济有困难的农户,当地人都称他为‘活菩萨’。”
高大全说到这里,感慨地说:“有一次,我问他,这样做,图的啥?”
“他是怎么回答的?”
高大全动情地说:“他说他是共产党员,应该为党分忧,为国分忧,为人民做点事情。但是,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却不知道怎样干才算‘科技兴农’。他这是在进行一种尝试,看能不能把科学家、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反复试验、论证完全成功了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物质成果,失败了,是自己倒霉,成功了,可以为党和政府提供参考、推广,为老百姓做个榜样。”
高大全见李劲松沉思的样子,心里也觉得李居安的举动实在是太感人了,应该向他学习,也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于是认真地说:“如果李居安能担起这个重任,李书记肯支持他,我们可以免费为公司设计,安装这个网站和公司的电子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
“这怎么行呢?”
“怎么不行?他李居安能为‘科技兴农’的国策出力,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如果李书记还把我们当朋友看的话,就应当让我们帮这个忙。”高大全、李少忠、谢平安一齐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
面对着他们的一片真情,李劲松还能说什么呢?他站起来,把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