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风听了,觉得李文华这样做还是可取的。于是说:“这还差不多!”
其实,刘新风这次对李劲松采取这样的办法选取大将是赞赏的。
他对李福权的才学、为人,有过很深的了解。最让刘新风牢记在心的是二年前到罗村调研时看到李福权在“罗村米粉一条街”现场办公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
那天,刘新风带着秘书到大新镇微服私访。当来到“罗村米粉”十里长街的时候,发现街中心有一大帮人围在一起;象是在发生纠纷,于是连忙加快脚步走去。
走到跟前,找了一个人打听;那人告诉他:“这是二家米粉加工厂的老板因为生意上的事发生纠葛;具体原因是:双方在出售米粉的时候;使用相同的包装,这本不是大的问题;问题是两家米粉的质量有优劣,优者认为劣者沾了他的光;这还不打紧;就怕‘一粒老鼠屎,弄脏一锅汤’连他的米粉也跟着倒霉。于是,双方争执了起来;以至纠缠不休。现在是李书记在现场办工;以此事为例;要求大家更新观念;对“罗村米粉”的生产和包装来一次革命。”
刘新风听了;连忙朝那帮人靠了过去,只听见里面传出来一种很亲切的声音:
“关于‘罗村米粉’的安全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包装问题;我认为必须来一场革命。也就是说:引进高新科学技术,提升生产质量与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
“李书记;你这是说的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不要说全镇300多家米粉厂;就是我们两家都解决不过来。”
“这有什么难?只要大家认识一致;问题就解诀了。大家知道吗?“罗村米粉”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这是因为罗村人虽然办起了这么多米粉加工厂,但生产出来的米粉竟还是冠以南江市一个米粉加工厂生产出来的品牌包装进行销售。这怎么成呢?”
“您说得有道理,可是;要300多家米粉厂走到一起来得有一个人牵头;谁来牵头?”
“是呀!蛇无头不行,‘罗村米粉一条街’,300多户;比蛇长几百倍;如果没有头;肯定不行。”
“这个请大家放心!我为大家物色到了一个人,他是“罗村米粉”的创始人——罗大年。由他牵头成立“江洲市罗村米粉发展有限公司,以科技+公司+农户+总经销商的模式运作,对加盟公司的农户的米粉生产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管理,加大营销的力度,增强现代意识,加强设计包装意识,首先借助南江市粮油批发市场把“罗村米粉”打造成中国驰名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