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有增无减,诚可谓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在演出“关公戏”时,不同剧种还有许多不同的清规和讲究。比如蒲州梆子演“关公戏”,每届开场关羽登台亮相时,戏班的拉场都要在出口燃一张黄裱纸,表示祈愿、吉利,希望演出顺利和成功。而关羽登场演出时,演员总要闭着眼睛,据说关公只要一睁眼就要杀人。这种讲究和规矩,长期沿袭,剧团、演员都自觉地、虔诚地恪守沿袭,不敢破规。在其他一些剧种,也有一些讲究,像扮演关羽的演员要沐浴、焚香、放爆竹等等,不一而同,但总归是恭敬而神圣。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戏曲、文学的演义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的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关羽自不必说,就是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农民起义领袖,也把关羽奉为膜拜的英雄。东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
这些不同阶级、社会集团,有的势同水火,有的各有所崇,有的利害对峙,而对关羽的敬奉却矛盾趋同,万殊归一。这种矛盾统一的历史结合点何在?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起着凝聚同化的作用?面对关羽“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圣”,祭祀庙宇遍及海内外,关庙无处不焚香的景观,这种超国籍、超民族、超信仰、超时代、超汉文化圈的价值趋同现象,又是什么使之如此呢?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k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
所以;我认为;关羽之所以成为现在的关公,主要原因是在于:一、作为历史人物,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五虎上将之首,南征北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