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以促进农村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而在江洲市农村;尽管有了“中国凉亭鸡”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但是种植业还是处于停滞阶段;大量的土地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达到地尽其才。就拿江洲市的土地资源来说吧;有相当一部分很适合种植大蒜,但政府却未能促成农民开发此项农特产,未能形成一个可以促进此项事业持续发展的大型生产基地。而大蒜属百合科植物,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硬叶蒜和软叶蒜两类,硬叶蒜可抽生花茎——蒜苔。大蒜的蒜苗、蒜苔和蒜籽均可供人们食用,蒜苗叶色翠绿,口感香辣,是川菜盐煎肉、回锅肉必不可少的伴菜;蒜籽有瓣蒜和独蒜两种,既是美味的调味佳品,又因含有天然抗菌素,有防病治病之功效;尤其是蒜苔,脆嫩可口,更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优质蔬菜。蒜头介格高达每公斤3。8元,
李书记还从互联网中调查了中国大蒜产业发展的情况;发现它们都收益很大。比如济宁市,是中国大蒜主产地,大蒜种植业和出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出口占全国总量的70;;,连续五年成为中国单项出口额最大的农产品。年大蒜种植面积高达70万亩,总产量80余万吨,全市共有72家大蒜进出口企业,主要销往欧盟、中东、日本、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有时高达50多万吨,金额25亿元之多。
李书记认为:江洲市这个单项不要收入那么多;每年种30万亩总可以;农民能多收入10亿元就解决了很多问题。
他觉得:农民要富起来;首先要发展生产,而要发展生产,必须掌握一技之长,政府必须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民一技”为方向,培育一批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培养出一代新型科技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综合文化科技素质。以促进农村生产经营的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
于是,他针对南江市盛产大蒜;销量大的特点;定下“借水行舟”之计,发展江洲大蒜产业。
李书记通过各种方式,在全市策划有识之士创建“科技十公司十基地十农户”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对大蒜生产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种植。李劲松为此,亲赴南江市五求南江市蔬菜大王胡安国,终于实现与南江市“中南天然净菜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国南江优质大蒜繁育中心”,终于闯过了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关。培育出抗病、高产、优质的大蒜新品种“南江1号”,并在全市推行区域性布局,一体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标准化种植。
〈2〉建立“中国江洲蔬菜信息网站”,利用互联网大打广告战,全力建设“江洲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