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天堂村天然净菜绿色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引导、协调、支持江洲市的农民精英组建了“中国江洲市天然净菜集团有限公司”,产业链伸长到整个南江地区,加盟公司600多家、专业合作社89家,其中仅农副产品贮藏深加工企业就有300多家,把南江市几个区县的很多生意都以加盟的形式整合了过来,间接的为江洲市的人民和财政增加了很大一部分收入。形成了以江洲市大蒜业为主体的一个跨区域的全南江一盘棋的完整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产业链条。
李劲松还策划这些企业组织了一支为数10万之众的“中国南江农特产品购销劲旅”,向国内外市场进军;2005年以来,光是标准化种植“南江1号”大蒜的种植、收获、销售季节,外来务工人员多达20多万人,全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之多。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蒜产业生产基地之一。
2006年,有一段时间;国内大蒜产区出口急剧下滑,价格一落千丈。但江洲市和南江市却出乎意料:“南江1号”大蒜,市场不乱,价格不变。“南江1号”大蒜出口还增加了100%。这几年,江洲市和南江所属各加盟公司、协会、合作社共销售大蒜300多万吨,交易额达100多亿元。并由此迅速地崛起了贮藏、包装、运输、通讯、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带动了南江地区第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刚开始时,江洲市由于大蒜产业起步迟,储存能力差,江洲市农特产加工企业发展艰难,且与南江市大蒜种植大户协调不好,整合艰难。就拿“南江1号”大蒜来说,只局限于在本市内收蒜、存蒜、卖蒜,储存能力不过千吨,商家做的生意都是从这家冷库炒到那家冷库,挣来挣去都是江洲人的钱。2004年初,李劲松通过胡安国公司的关系,协调好南江市各大蒜生产基地的关系,引导全市各公司扩大储存能力,利用凉亭企业已经全部占领中国“三大都市经济圈”禽畜业批发市场的优势,迅速拓展国内外市场,结果,仅三年的时间;就把市场拓展到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200万美元。目前,全市各地建起了500多座恒温库,大蒜储存能力达40万吨;20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形成了以天堂、凉亭、中南为重点龙头企业的出口创汇企业群。凡是知道江洲市原先底细的人;面对着江洲市这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农产品特色产业的迅速崛起,都把江洲市的“农业产业化经济飚升”现象称之为“无中生有”的典范。戏称李劲松书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