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林小芳认真地说,“古有训示: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当年;我俩都受过老总的恩惠,如今老总这样器重他,我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李东梅觉得也是;于是叉开话题:“后来你是怎样把公司搞成今天这个规模的?”
“这个嘛!”林小芳拉长了声音说,“这还得从李书记说起。”
林小芳说到这里;沉吟了半响;才说:
“我担任公司职业管理人后;第一把火就是网罗人才。
一天;李书记来了;我向他诉苦:缺少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
李书记听了我的诉苦;笑了笑,认真地说:“小芳同志,怎么说没有人才呢?你就是杰出的人才。江洲市自从有了科技特派员队伍后,农村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大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特色优势产业明显发展,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资源节约取得显著成效。建设了20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农民接受培训率达到了80;;你要什么人才没有?如果不够用;还可以到大学里去招。”
我说:“大学生当种菜村姑种菜郎?”
李书记说:“这有什么奇怪?你就是其中一个。”
李书记这么一说;我没有话说了。
于是;我向李书记作了工作汇报,并提出要组织有关人员出外考察,取经。
李书记十分赞成。
临别时;李书记对我说:“小芳同志,我送您13个字;胜过十万精兵;可保你百战百胜!”
我高兴的说:“好呀!”
李劲松拉长声音;一字一顿地高声说:“把科技扎根于天堂村的泥土里!”
李书记说完就走了。
我望看李书记远去的车子;心里不停的默念着那13个字,过了好一会;才明白了它的深刻含意。知道了这13个字的确是胜过十万雄兵!
于是,我真的到省农学院招了几个大学生来专门负责基地的电子信息化网络管理,我还组织村里的科技骨干出外考案,取经;看看人家是怎样把科技扎根于土地中的。
时年,李书记在全市狠抓大蒜生产,培育出了抗病、高产、优质的大蒜新品种“南江1号”,并在全市推行标准化种植;天堂村有的干部提出:是否也种大蒜?。
我考察回来后;进行了分析:
天堂村的独特土地资源决定了天堂村蔬菜的种植走向,天堂村不能种大蒜,大蒜生长期长。
天堂村的资源条件注定了她的出路是生产各种时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