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大蒜除了讨厌的气味之外,其实际价值比黄金还高。俄罗斯医学家称大蒜是土里长出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种大蒜就等于是种黄金。
李劲松说到这里;斜睨了一下我;那目光仿佛在说:怎么样?知的不会比你少吧!
我笑了笑;心里想道:光知道大蒜的由来和作用是开发不了大蒜产业的;充其量只是知道它具有诱人的前景。可是;光知道其前景辉煌有啥用?于是说:“大蒜,被世界许多国家视为珍品,是现代黄金产业。但在我国却一直未能被真正形成产业开发。李书记您有这个理念;是江洲120万人民的福气。在南江地区,大蒜,以生食为最多,营养价值最高,生理功效明显。但是,大蒜头在60…80天的休眠期结束后,会迅速抽芽而消耗所贮存的营养物质,品质会急剧恶化而不能食用。因此,要发展大蒜产业,您必须领导人民以工业的理念开发大蒜产业,将大蒜产业工厂化;深加工成各种系列产品,如脱水蒜片、蒜粒、蒜粉,保健食品、化妆品、饲料添加剂等等,出口到世界各地。但是谈何容易?”
李书记听了我的说话,半晌做声不得。
我继续说:要领导人民开发一种产业很不容易。尤其是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并不由政府说了算。您李书记再有能耐也做不到。我深深地知道:农民小农意识严重,明知道是黄金产业,如果不看到真正的效果也还是不干的。李书记要我牵头,我怎么牵头?这不是成立公司能解决了的;必须耐心细致的向农民做思想工作才行。但我一介农民能做什么?我只能给他们开个头;做个榜样;但这样做要多长时间?至少要三年;而三年能做多少事?按李书记的设想,三年后;江洲大蒜产业年收入要达到20个亿。这怎么行呢?
李书记听了我的说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觉得:要实现这么一种设想并不是不可能;发展大蒜;是一项真正的黄金产业,但以李劲松现在对大蒜产业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我决定施行第二计。
第二计是:抛砖引玉
我认真地对李劲松说:李书记,大蒜产业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黄金产业”。亩产利润2500元;种大蒜,就等于是种“黄金”。我答应您;可以利用我现在的基地作为开发江洲大蒜产业的一块基石;也可以说是一块砖,只是不知道您如何通过我这块砖引出一块玉来。
李书记听了我的说话,不假思索的说:这个问题我已考虑过很多:生产绿色食品大蒜基地的条件是:要远离城市、工矿区及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