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孩子。这些情况我在 见面前就从介绍人那里知道了。但由于介绍人告诉我她特别漂亮,我同意见面。我 当时想,要真是感觉不错,就不管那么多了,介绍人还说我真够现代的。见面以后, 情况确如介绍人所说,她确实很有魅力。我一开始也很投人。但当过了一段时间, 当我们的话题不能不转到实质性问题——结婚一事的时候,我就感到恼火了。这时 候,她的孩子问题就像一堵墙似的把我和她隔开了。我似乎这时才真正意识到,如 果我和她结合,那么从现在起,我就要负起一个父亲的责任了。这不是“抱着孩子 谈恋爱”吗?如果抱着自己的孩子谈恋爱倒也罢了;
抱着别人的孩子谈恋爱,这不是开玩笑吗?而且,以后结了婚,孩子的父亲还 要隔三差五地来探望,这不是等于从中间又横插了一杠子吗?还有社会舆论,人家 会不会说,这家伙是找不着了呢?想来想去,我觉得实在难以接受,因此,尽管我 对她很有感觉,我还是和她分手了。
我还谈过一个女售货员。她也很漂亮,气质也不错。这也是经朋友介绍的。开 始我一听条件就不想见。这位朋友反复做我的工作,说有很多条件不错的想追还追 不上呢,开始接触时我感觉还行,但是她的售货员的身份以及她的家庭(她父亲是 修自行车的,母亲是卖莱的)却始终如一片阴云笼罩在我的心头。经过反复考虑, 我最终关闭了我感情的闸门。
我有时想,到底是对方不能让我发了疯地不顾一切地去爱呢,还是我根本就不 可能不顾一切地去爱?
看来,起码我的感觉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或者说,在我的意识深处,感觉的 空间是非常狭小的。那么,外在的世界还会很大吗?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找对象成了“挂着”,就像“文革”时期对那些所谓“ 有问题”的人的“挂着”。“挂着”即问题还未查清,未下结论,因而不予安排工 作。找对象的“挂着”即虽找了一个,但不甚满意,又不知道再找下去能否找到比 她更好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概率只会越来越小,绝不会越来越大。于是 先“挂着”。既不说吹,也不忙着往成了去。一边则赶紧找着。单身的朋友碰到一 起,常常会互相问一句:挂着呢吗?
有时还不是“挂着”一个,而是两三个。脚踩两三只船。因为事情往往会这样, 你又找的这个和你“挂着”的那位似乎各有千秋。怎么办呢?是吹掉前一个再谈下 一个呢,还是跟后边的这个谈谈再说?结果一般都采用后一种战略。而前边“挂着” 的那位当然还得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