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早已化成灰,也许会一直封闭在她自己的世界了……在他离开那座城市后,就患上一种“情绪病”,病状随时随地发作,一下子就会将他从快乐或愉悦中一下子拉到晦暗和哀愁中去。
事实上,他离开她,并没有真正的放弃对她的关注。
许愿的家同大多数中国普通人家一样,重传统,重礼仪,节日、长辈的生日都很隆重。但当时小孩子的生日却显得简单了些。想现在的孩子,生日远比大人奢侈,电视、报纸常常报道,某某城市,某某人为自己儿子过满月,花消达十几万;某某城市一个中学生过生日包下了整个麦当劳……这说明什么?仅仅是观念的改变?仅仅是中国人富有了?
许愿的家里,孩子们生日那天早上,妈妈会煮一个囫囵鸡蛋,热乎乎的递给孩子:“过生日吃一个鸡蛋,一年一滚就过去了,好运气会滚滚而来;把蛋壳丢到你身后去,霉运也就丢掉了……”
即使后来她离开家的很多年,即使后来奢侈、浪漫的生日,她也记得妈妈的生日鸡蛋,记得妈妈说的那几句年年都一样的话,一直记得。
西方的“平安夜”是许愿的生日。
妈妈是断不会同意她邀一大堆男女同学到家里来热闹的,所以她根本不提。
母亲家教甚严,她关切孩子们的成长,方法几乎是专制,在家中她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即便是父亲对她也言听计从,更不用说孩子们了。她的法典是孩子们不变坏,因此,她执着地用她的方式教育孩子——不打不成材。家里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的挨过母亲的责打,而且那一刻,母亲嘴里总会倾泻出大量恶狠狠的骂语。
记忆中,小时候乖巧的许愿,几乎没有挨过打,长大后,对母亲的方式充满了叛逆,反倒常被责打。叛逆的她,挨打时总会对母亲说:“有本事打死我!”话语中充满了愤狠。都说母子没有隔夜仇。但很多年后,母亲劈头盖脸的表情、狠狠腔调历历在目,不绝于耳。
所以最终,在母亲法典里,不包括许愿,其他孩子都没有学坏。
因为是女孩子第一次在王家过生日,所以他们很重视,显得比较紧张。
这是许愿第一次拥有异常热闹生日。
照例是撒谎。
许愿和同学们无拘无束的打闹,欢愉充斥了小院。
忙前忙后的王妈妈阻止孩子们喝酒:“喝汽水就好了,不能喝酒。”
“就喝一点点啤酒,”女孩撒娇:“就一点。”
“你哥哥来了,问他去!”王妈妈把无奈丢给儿子。
“我们就喝一点啤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