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大概需要的费用。
如果是无限制类的基金会,从考核项目,到安排治疗等等,所需要消耗的精力是会成倍增加的。
PETER单手支腮,脸上一贯的面无表情,口中却一连串的回答起了刘冬的疑问:“我们可以先寻找几个大医院作为我们的关联医院,事先讲好条件,这种医院里的科目设置的比较全面,而且医疗水平也可以。”
刘冬双手放在桌前,和以前若干岁月里,两个人在网上的你问我答一样,在互相的辩驳中寻找真理的火花:“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从梅花中寻找自愿者,一个梅花跟踪一个项目——”
PETER接着他的话茬:“不,最好是由两个人负责,一个是患者家乡,一个是医院所在地——”
刘冬打了个响指,越说越是兴奋:“我们的外围人员足够庞大,所以只需要设立一个核心财政小组,负责审核样本和款项流向—”
PETER眼神锐利,思维快速旋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全额资助的,我们可以设置几个档,10%,30%——”
梅雨目瞪口呆的听着刘冬和PETER两个人的快速对话,仿佛在歌厅之中,拿着麦克风,你抢一句,我又抢一句,快捷无比。
而一个功能强大的爱心基金会就在这两个人的对话间,一点点的现出了雏形。
等PETER和刘冬热烈的讨论告一段落,梅雨小心翼翼地举手,申请发言,刘冬鼓励地看着她,PETER则是一脸的不以为然:“我能做什么吗?”
刘冬哑口,他之所以附和PETER设立基金会,不就为了把梅雨从这些琐事中解放出来么?
PETER技高一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泡过了,有点苦:“你出钱就好了。”
刘冬点头赞同:“不过出资比例还是商榷一下,最好不要告之天下。”
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富人如果做了善事,修路搭桥,旁人见了,会夸他的好,但是如果知道了,他只用了自己财产的千分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笑不出来了。
心里一定会想,不公平,他那么有钱,本来就该修这个路,而且还应该拿出更多的钱才是!
所以说,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
最后这件事情全权交付刘冬去操作,梅花那方面,还是他最熟悉。
梅雨和PETER上了车子,她沉默半晌,终于忍不住问道:“你为什么不接手?”
PETER看着窗外,夜色初起,睡了一天的城市开始苏醒,霓虹灯下,这个美人尽情的舒展着自己的身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