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
当年,穆澄把自修的文章寄去中商日报。卢展棋正任副刊的编辑。相当欣赏年纪小小的穆澄能写老辣的文章,于是予以采用。
这真是对穆澄太大的鼓励了。
记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在副刊中刊出来。差不多感动得流眼泪。
虞展棋栽倍穆澄,固然是认为她文章写得活泼,而又泼辣,很一针见血,此外。也因为他的确有此需要。
副刊中有些作家经常脱稿,老害编辑在最后关头急得团团转。
自然穆澄的稿件被刊登之后。这位酷爱写作的小女孩得到了极大鼓励,竟然把两个星期共十四篇稿都寄去报馆。被卢展棋收了、放好、备用。
一个月下来,说也奇怪,竟有起码十页的稿会被取用。每天在专栏内寻找自己的大作做了那个作家的替身,成了个兴奋游戏。
但有一个月,穆澄忽然对这么一个游戏感到失望,因为凡三十天都没有一天曾刊登过她的稿件。
穆澄当时第一个反应的确以为是副刊没有空档的问题,自然不以为意。
可是,过了另外的几个星期,穆澄细读副刊时,发觉有些专栏作家脱稿如故,可是填补他们的位置的,再不是自己的文章。
穆澄开始纳罕。
很简单的一个结论,就是穆澄文章写得不好。凡有什么事故发生,首先罪己,一定是自已学艺不精所致。这是穆澄一向的做人处世态度。
心想,那张叫中商日报的报馆编辑先是无缘无故的提拔了自已,刊登作品,一定是文章本身有可取之处,现今作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无非是自己的写作质素下降所致。
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要努力地挑灯夜写,把更好的作品写出来。
穆澄当时的心理压力是有的,活像一个学校的补考生,务必要把水准拼命提高。才获得升级。
然而,努力似乎白费,稿件一直石沉大海。
每天,当穆澄读着中商日报的副刊时。竟是心如刀割。
她但望副刊的每一个作者都不要脱槁。唯其如此,她才不需要面对原来文章没有被挑选的痛苦与失望。
还要不要再接再励,永不言倦地把稿于写下去、寄出去?
穆澄的自信心动摇了,正在踌躇之际。竟收到一封署名中商日报卢展棋的信,写道:“穆小组:欣接你的多篇大作,写得实在好,这样的文章,不应再作替身之用,恕找未征求你同意之前,转交给中西日报的副刊,他们正准备另辟一个专栏,由你执笔。日内自会刊出,也是每天一稿,请直接寄去中西日报的傅易先生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