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的被人指着鼻子骂秃奴更难受。
对!穆澄把心一横地想,硬是扭横折曲,断章取义,把自己说成眼高于顶的人,就随他去!
做人要有胸襟,做事也该有尺度。
在商言商,就算穆澄肯像舞厅里的红牌阿姑般拼命转台子地去跑书店,她也有选择的权利与法则,不由得人把她的权利抹煞,以之交换回别人的光彩。
小书店也是书店,他们贾穆澄的书不会少给半个回扣,座落在山边的店铺,仍是分销据点,不会亏待作家分毫。穆澄对那家珍宝没有偏见。
这份心意,经营书局的生意人应该最清楚。每年,穆澄在过年时寄上贺卡,亲自写一两句问候恭贺意头说话。多年前初出版单行作品,且还未结婚,一条光棍的自由身,定必在年中抽空拜候各间书店,不论店大店小,无分彼此,一律处理。
穆澄坚定而微带冲动地答:
“我可以去珍宝书店看望他们,但不能为他们接见读者。”
“这有分别吗?”
“有,前者为私,后者是公。”
私事只设交情,讲辈份,公事呢,等于生意,穆澄不一定要接。言尽于此了罢!
挂断了线之后,穆澄突然的觉得满身轻松,刚才在陶祖荫父亲身上所受的局促气,忽尔烟消云散。
她有点奇怪,自己竟是喜欢借题发挥。将祸福转嫁别人身上去的吗?
不,不,完全不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