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澄没想过自己有勇气再跟别一个男人交心。
至于下一代,穆澄不敢对自己能生育寄予太大的厚望,毕竟已经嫁了多年,仍未梦熊有兆,一定是她和陶祖荫之间的身体出了什么毛病。
穆澄也曾建议过,夫妻二人去做个全身检验,但陶祖荫并不热衷。
他提出的理由不无道理:
“除非我们非要把那心目中的理想拿到手不可,否则,何必寻根究氏?”
万一检验结果,证明他们真有某种先天或后天的体能缺憾。倒是无端的惹来烦恼。
有无绕膝承欢的子女,其实到现世纪已不要紧。如令养儿防老的定义,才无非是以之作为感情寄托与生活意义。
最重要的问题是,对子女的爱锡。是所有人际关系中唯一的被当事人接受,面无损自家的感情单程路。
天下间没有人会取笑为人父母者为下一代牵肠挂肚,可以舒适的、大方的、肆无忌惮的、一厢情愿的爱念孩子,就是最彻底的精神付托。
这么多感情淡薄的夫妻,仍然撑得下去,就是有儿有女分散注意所致。
她,穆澄,只好抓紧事业,赖以激励自己天天精神奕奕地工作。
向人摊开双手,若是一无所有,那日子怎么过?
穆澄并不多为自己捏一把汗。
在摊开稿纸写作之前言。她每天必腾一小时出来,阅读几张报纸,也把自己的专栏剪存,留为纪念。
穆澄呷了一口咖啡,翻阅政经日报,那副刊的版位又改动了。
第九章
这是报章的习惯,久不久就把报纸版位挪动,为求读者有新鲜感。
究竟这种做法对不对?有没有人认真地调查过?读者是否宁愿取其惯性、并不一定贪新忘旧?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有些作者顶痛恨编辑把他的专栏移位。穆澄对这种安排倒没有强烈的反应。
她觉得有麝自然香。
如果自己的专栏有读者,他们自然会把它寻出来。
穆澄于是也细心地参加这个寻宝游戏。
翻了老半天,竟没有把自己的那段连载小说找着。
她开始奇怪、狐疑、纳闷。
为什么?
小说是长篇的,不可能刊登了一阵子就中断。这是从没有在报界发生过的事!
穆澄又是把整个长达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写完了,交到那甘老总的手的。更没有脱稿之虞。
突然间的心慌意乱,只好抓起电话摇到报馆去。
对方的答夜是:
“请在下年二时后摇电话来。编辑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