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困境,有时似乎对本行具有天生的灵感。走私犹如赌博,令人如醉如痴。”
这是前苏联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死屋手记》一书中写下的一段话。
缉毒与贩毒,似乎是两种独特的“艺术”较量,它们互相刺激,斗智斗勇,难分难解,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为了将毒品运出去,毒贩总是在挖空心思地设计秘密方法;于是,千奇百怪的毒品走私夹带法应运而生。为了将毒品运出去,毒贩们除了常用物填充法、水果仿制法、人体缺陷藏匿法、动物及蔬菜夹带法等,如把毒品装进假牙、化妆盒、高跟鞋,将毒品制成柠檬、椰子,将毒品塞入人或动物体内等,还有些偷运的手法,简直是天才的“艺术家”,人们在痛恨之余,又不免为他们的天才之作感叹不已。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机场检查站,海关人员发现一只箱子本身就是可卡因毒品,它通过复杂的化学加工程序,把可卡因氢氧化物与经过提炼的可塑性树脂巧妙地混合在一起,注入箱子的模型,然后用牛皮将它包起来成为旅行箱,每只箱子重125公斤。
1991年9月22日,香港警察在搜查一间旅馆房间时,发现一个3×10寸的行李包,包内有几件毛衣,被疑毛衣曾浸过海洛因溶剂,当取走毛衣后,发现行李包仍比一般行李包重,而且发出一种“士多啤梨”味,遂起疑心,将包内侧里布撕开后,发现原来漆上有一层半寸厚、已干涸的海洛因,经化验提炼后得到2公斤海洛因。原来,毒贩将海洛因与某种溶剂相混和,然后将该溶剂涂在手提包内侧,干后再涂上一层漆油。
有的毒贩将毒品带上飞机,到达目的地后,把毒品留在飞机上,空手过关,然后由负责接应的飞机清洁工把毒品当“垃圾”放入废物袋中运出机场。
真是光怪陆离,无奇不有!
第四部分 带毒的爱第54节 为什么偏要找一个粉妹呢
李露是那种让人看了就能生出好感的女孩。
她是重庆人,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上初中一年级时,她的爸爸就患癌症去世了。妈妈和继父结婚后,继父对她的要求极为严厉,她感到压抑,渴望那种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李露开始讨厌回家,渐渐地,几个高年级的双差生趁机把她拉入伙,她与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很快她就从一个人人夸赞的好学生变成了人人厌恶的浪荡女。
一天深夜,她的一位名叫小玉的姐姐兴奋而神秘地从衣柜里取出银色的锡箔纸和打火机,一边贪婪地吸着,一边对李露说:“这是好东西,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