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里特指皇宫迎宾官,后者是专门用的。
这几天我除了大部时间写《 拾锦 》文章外,就在想回忆录的文章写法。如何写法?特别是儿童少年时的问题,如何将它们联成一气。我已经写过在重庆的生活(《 收获 》刊过 ),香港的也写过,刊在香港《 大公报 》,但那时夏衍还没有结论,所以我无法写,而他老人家对于我进入文坛是大有接引的,不能少,所以我必须重写这篇文章。然后写搞学生运动,搞报纸刊物( 在重庆和上海 )和解放后的生活。我还要重读爱伦堡的回忆录。
好好保重自己,不要使我担心。宝贝你的二哥。亲亲我。
1993年6月3日7∶20
第二部分情书(6)
黄宗英 To 冯亦代 ( 1993年6月4日 )
最最亲爱的:
昨晚上床时,搬了几本厚书,为你查鸟鸣,查了一本比砖头还厚的《 中国成语大辞典 》( 因为我知道你肯定没这种新出版的大辞典,是一位咳着血的,喜欢印美术信封之类玩意儿的乡镇老人送的 ),毛2千页一目20行看过去,只夹了三张小纸条。
燕侣莺俦:形容男女欢爱如燕莺般相偕作伴。
《 西厢记 》三本二折:“只为这燕侣莺俦,锁不住心猿意马。”
燕婉之欢:比喻夫妻和谐欢乐。
燕语莺声:比喻女子美妙的声音。
元·关汉卿《 金线池 》楔子:“语着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难道不关情。”鸦雀无声:形容寂寞无声。《 红楼梦 》三十回:“各处主仆人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宝玉背着手,到一处,一处鸦雀无声。”
鸾凤和鸣:( 鸾,古鸟名,凤凰的一种 )古以鸾凤比喻夫妇,谓夫妇和谐。宋·无名氏:“似鸾凤和鸣,相应青云际。效鹣鹣比翼,鸳鸯双双戏。”
还翻了翻宋词,懒得摘抄了,遣怨的多,什么怕听莺啼,你现在不怕。
二哥:今天一早上我就裁纸,折纸,研墨,临帖,忙活着悬肘写了几十个大字,要交1尺×3尺的,我几乎排不下28个大字。我临米芾的,自从老师说阿丹未题画上不一定我来题,我就没兴趣学书法了。而且我断定我是学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