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画面,表现“恐怖”直奔中心,决不拖泥带水。其五,现代医学、科技的引入——神秘领域的窥探。另外,高科技引入恐怖小说,古典气质的“恐怖”从“天命”、“偶然”等“神话”中解放出来,“恐怖”不再仅仅是神鬼世界的幻觉,而成了科技发展带来的“真实镜像”,如老家阁楼的《都市幽灵——血手印》,作者通过心理分析把恐怖和科学揭示结合,如丁天的《脸》则揭示高科技易容术对生活影响,而如梦雪天的《死亡接力》则利用对计算机技术的诠释来构建“高科技”恐怖。
近年中国恐怖小说创作成果不少,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恐怖小说”在成长路径上遇到的问题。首先是“恐怖”的雷同化——如“下一个谁死”式悬念的滥用,其次是西方化问题,许多作者热衷于模仿西方作家作品,缺乏独创精神,三、理论研究薄弱,现在市面上可见的论文基本上是西方恐怖小说理论的转译,中国理论界尚没有真正重视“恐怖小说”这个独特类型的研究。
言情小说的定型及当代流变
黄也卓
(200436…上海大学中文系)
言情可以说是文学最古老的主题。《诗经》“国风”中相当数量的篇幅都是以此为主题的,汉代《烈女传》,六朝如《列仙传》、《搜神记》都录有优美的爱情描述,到了唐代,文人开始有意识创作小说,《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长恨歌传》、《莺莺传》等以言情出位脍炙人口……不过,现代意义上的言情小说,虽从以上文本脱胎而来,但成型和流行还在清末,代表作有狭邪小说《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花列传》等,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一度盛行,带来了言情小说的鼎盛。
爱情是小说的永恒母题,几乎所有的小说都会涉及到爱情,但我们不能由此把所有有关爱情的小说都归入言情。只有当小说中的情爱不再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元素,也不仅仅用于衬托其它主题的时候,这样的小说才能说是言情小说。这样说来,《烈女传》便不算言情小说,甚至被称为“百分百爱情小说”的《挪威的森林》,在我眼里也不算言情小说,它的主题仍是成长和死亡。言情小说有两个基本类型:浪漫型和现实型。言情作家中女性占很大比例,言情小说受众中,女性是绝对多数;言情小说与商业、影视的关系十分密切。
虽然中国当代言情小说的直接始祖“鸳鸯蝴蝶派”当时的主阵地是在大陆,但当代言情小说的流行却始于港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大陆掀起了“琼瑶热”,代表作:《窗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