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家不缺你这个举人的头衔,读不了书,就跟你爹去做生意,头衔不是老先人挣下来的,也没说一定在你身上要有这个头衔。你记得,考完就赶紧回家,不要想什么。要是你想沿路游玩游玩再回来,就写封信回来不要让家里操心。娘在家里等着你,考中不考中,你都是娘的孩子,都是叔凌和霁凌的二哥哥,伯凌的弟弟。”林夫人的眼光在烛光里摇曳,看着儿子的眼睛变得清晰,她拉起了仲凌的手,用自己的手包着儿子的手,温暖着儿子的手。
仲凌看着母亲,他忽然觉得很久都没有好好地看见母亲,母亲虽然已经年近四十,他一直埋头于书籍之间,很少和母亲倾谈,母子说不上有什么隔阂,却绝对算不上是亲近,此刻听到母亲的话,心中油然展现一片孺慕之情,他蹲了下来,仰望着母亲,室内的烛光恍惚让他好象回到了孩童时候,把头埋在母亲的手里,感受母亲手的温度,他不是一个感情炽烈的人,他把夺取功名,光耀家族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目标,他自小攻读诗书,花在读书的时间比做任何事情都要多,母亲此刻却触动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被他漠视的亲情在他心中复活了。
母亲的话不多,却使仲凌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家中的位置,从此以后,他对待弟妹的态度都亲切很多,特别是叔凌。他觉得自己和大哥哥一样,也有责任去照顾弟妹,他开始自觉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叔凌不明白为什么二哥哥对自己的态度为什么会转变了,但是这种转变总是令人心情愉悦的。没有人会拒绝自己的哥哥对自己的友好。叔凌想着哥哥就要离开家里去考试,对待二哥哥的态度也比以前要好很多。
言石对儿子的赴考并不多言,只是叮嘱儿子路上小心。他不会说不在意功名之类,他在这方面是和儿子达成默契,期望儿子为秦家争取到功名,秦家不缺钱,就是缺少读书的人,正确地说,是缺少因为读书而做官的人。仲凌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任务,所以他的功课总是最好的,他知道自己要为家里增光。
择了出行的吉日,大家在家里送仲凌上路考试。仲凌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睛,心里一酸,幸好他寻觅到了母亲那片温馨的目光,他给了母亲一个只有她看见的笑容。
伯凌站在人群后,他也看着弟弟远去,只是他的心思已经飘到染坊,要不是今天父亲嘱咐他不要去染坊,他一早就会回到染坊准备了。
趁着大家空闲,伯凌和父亲交代一声,就赶紧回染坊了,只是匆匆告诉妻子,晚上不回家了,就在染坊休息。
父亲不放心没回家的儿子,交代叔凌第二天去要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