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团缠绕,任你着急流泪还是无用的,写不出来是没有办法的,一个学理科的没有文学天赋还能怎么的,只有恋恋不舍遗憾无限的掷笔抛弃,把思想感情封存。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十年,一次偶然性的心血涌动,联想到了家乡和骊山的关糸,我的家乡在骊山脚下一个叫杏车桥的村落,村旁有一条小河,河面有一小桥,人称杏车桥,小河是从骊山北麓骊山老母殿两侧自然形成的涧水,下山后变成了临河与潼河,弯延曲折的成“Y”字型又汇聚成一条小河,流经杏车村杏车桥,而杏车村又是由杏南杏北杏东三个“品”字型村落组成,不知何年何时,这里又重新更名为行者村行者桥了,三杏自然也更名为行南行北行东了,源源流长而香火千年的骊山老母庙会,于每年的六月十一至十三日举行,声称浩大且远播几百里。而老母庙会时,在老母殿堂内生火烧水打扫殿堂的,只能是行北村的村民一代一代相传,好象今天的专利。也是自己的心血来潮,把它们有机的连贯构思在一起,提笔一口气写出了一篇“骊山杏车桥的传说”,从来没有写过任何文本的我,竟然能写出这样的令自己也感觉神奇的东西,真的不可思异。
就这样,断断续续的开始了创作之路,也是自己玩心情呢,心血来潮多写点,忙碌了也就不写了。有一次,学校组织一次师德演讲比赛,要求人人参与,我也就随意的提笔写了一篇,也算是交差吧,学校分了几个小组先进行预演,看到那么多人写的讲演稿,质量竟然那么差的,我顺便把我的稿子送给一个年青人,让她拿上去演讲,大家听了都感觉好,在全校比赛中,竟然获得了第一,都感觉文章新颖很有立意,我当然好高兴的,再后来,一些带中文的教师竟然求我帮她们写些东西,比如说比赛用的演讲稿,开会用的激情发言稿,我也尽可能的给予,那象现在的年青人,要什么网络上都有现成的。
其实过去我对网络是一窍不通的也不感兴趣的,甚至于看都不想看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孩子向我讲述了网络上有一个中文网站,叫69669的,还有一个叫中文之家的,写的文章可以在那里发表,并帮我注册使我进入了网络论坛,我也像哥布伦发现新大陆似的,高兴的心喜若狂,并给我也配置了一台电脑,从此我开始了网络写作,并发表上去,看到那么多人都在注视我写的文章,虽然互不相识,可也有共鸣,一种幸福自豪感由然而生也激发了创作的热情,夫人见我沉浸于文海乐不可支的样子,讥笑我说,看你何时也能有一篇精华文章,也算你有了成绩,我说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只要我努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