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一章 初进京城
1987年7月底的一天,我到北京东货站去取我的托运行李。
我已经来京城2天了,今天终於等到了我的行李,可以从招待所里搬出来了。
我是今年毕业的企业管理研究生,本科是电子工程,刚刚分配到京东的XX学院任教。这一单位是我自己联系的,按理说此时的教师并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为什么我还要飞蛾扑火呢?说起来,话就长了。
当初本科毕业前考研究生,我选择了企管,原因除了电子工程过於抽象,自己没有信心外,还有就是当时的企管正红透了半边天。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目前不缺工程技术人员,缺的是管理人才,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生产力,远比搞出什么发明创造来的重要。我当时是党员,又是学生干部,专业加管理的T形人才,不用我用谁?嘿嘿,就是不用你,看你又如何?
我持东北某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推荐信,首先联系了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某经济学大老的秘书,秘书从中南海的红墙里出来到接待室见我,看了信,寒喧几句后问我,可否搞到鲜人参,如有再联系他。我当时稍微书生了一点,循正常途径找了一番不果,遂放弃了机会。以今天阿唐心机,自然专程到林区一觅了,天涯海角挖地三尺也要搞到那颗千年老参!
做官的路断了就盘算着做官商吧,于是什么长城公司,北方公司,国际信托贸易公司那些个响遍寰宇的大公司全都转了个遍。我也不是一点路子也没有,阿唐女友家在东北颇有背景,虽然老人家早已退居二线,多少还是有些影响。一个东北艺人说,最后都失败了!好像有一种隔靴挠痒的感觉,现官不如现管,条子的层次太高了反倒没用。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阿唐的形像,实在不象一个奸商,倒有几分学究的气质,往往一见面就被枪毙了。记得后来阿唐自我放逐下海后,一次和一从未谋面的客商电话上谈了很久,一见面他忍不住脱口而出,你怎么象个教授啊,我还以为你是一个奸商呢!其实这些人的观念很是迂腐,推销产品一定不能用奸商一类的人物,学究最好,人家信任你!阿唐后来的公司最重要的谈判都是阿唐出马搞定的。
最后学校说,如果在7月底还不能找到工作,就要分配到XX部的XX出版社当编辑。我一咬牙,先找一个落脚之处,一个容易调动的地方,将来再慢慢找。凡中央直属均不在考虑之列,进去就出不来,最好是北京市属。
当时我利用调研的机会住在XX部招待所里,拿出地图一打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