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些新时代运动的书籍,连篇通本中,她看到城市人渴望回归自然的倾向。马蒂并不属于任何学派,但她相信自然,所有归向自然的风气对她而言都是可亲的。所以身边这大师的理论她能接受,但她不太能接受大师的待己之道,这大师,全身缟素,绑着长辫,满口正反合辩证法与回归大自然,却散发着明显的油垢味,马蒂的想法是,大师首先需要的是洗一个澡。
小叶端上了招待大师的飘浮咖啡,在杯缘上是浓浓的鲜奶油,大师用小匙吃了,觉得很美味,心情因此很愉快。曾经有一度,大师极力克制对食物的热情,他主张近乎动物式的,摄取不经过任何美食处理的食物原材,以求接近自然中冥冥的神性。一直到有一天,他正在家里用饭,他用几乎憎恶的心情,看着盘中只经过简单加热处理的黄豆,突然得到了开悟,他体会到人之所以存在,就是要经验神性中的人性,人性中的各种终极感受,于是他开始赞美食物,赞美口腹之欲极度享乐中的积极性。至于摄食时的毒素平衡问题,他潜心研究出一套解毒食谱,供满足口腹之欲后补救之用。至此他的学说在城市里开始风行。
马蒂与素园也喝咖啡。素园叹了口气,说:“唉,大家好久没聚聚了,要是今天吉儿能来,能跟大师一番谈话,一定更有趣。你知道吉儿现在何方吗?”
马蒂不知道。
这中秋的夜里,吉儿正在吃汤圆。她小心撇开碗中的姜片,一次一粒,小口地吃着这种红白相间的台式小汤圆。这是教授最喜欢的点心,也是教授最喜欢的正餐。现在教授正和一群学生聚坐而食,吉儿坐在他的正对面。
这是个老教授,从三十八年随国民党军队退守来台后,隔年就退伍进入台大继续攻读历史,读了半辈子,却在大学里教国文。
教授很爱读书,颠沛流离的前半生,更让他没有退路地成为了书虫。教授终生未娶,但是他并不寂寞,因为他有书,还有这群比子女更可爱的学生。教授读书的范围很挑,他不能理解一个太开放的想象空间,如物理;他也不喜欢太狭隘的命题,如会计,所以他选择了有最具体的想象空间,又有细节渊源考证把握的中国历史。他是个德高望重的中国历史教授,讲课力求符合史实,于是十几年前,学校以一个很委婉的理由,要他转任教授大一通用科目——国文。
教授接受了这命运的转变,他很认真地把握每次授课时间。对他来说,国文是教不来的,必须激起学生对文字与文化的根本热爱,所以他自编教材,除了赏析文章外,他授课的目标,是引领学生跳出教材,发展出自己独立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