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八方合纵连横而来的刺芦笋,像一只绿色的巨型手臂,以季节为单位,缓缓地伸展过来,正要掩上死村的现址。而死村所处的位置,无疑是旷野里的水源地。
浅绿色的、强韧而善于等候的刺芦笋,是旷野里不动声色的赢家。它此刻正以充满生命力的绿爪,延伸向那个黑暗的死村。阳光下面,马蒂看到刺芦笋青葱昂扬的姿势,活泼地摇曳在风里。
对人来说,是个凄凉的死村;在旷野里,这是另一片生机盎然的滋养美地。
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在马蒂的眼里结成了泪水。她的眼泪滚落到地面,变成山缝里一株小草的快乐食料。
一个村子死了,马蒂非常悲伤,因为她终究是一个人,有着人的感情。
第五章黎明远在另一方(6)
但如果不以人的角度去观望呢?那么就没有悲伤的必要,连悲伤的概念都没有了。人和大地上的所有生物一样,活过,死了,存活下来的继续生活,就是这么一回事。不管是横死,暴死,悄悄地死,寂寞地死,整群地死,死于天灾,死于战争,结果都是一样,只有人才会为了死亡而悲伤。
而大自然不用人的观点。它集合了万物的生灭、增减、垢净、枯荣,大自然不用人的观点,大自然没有人的悲伤。
看着死村外围欣欣向荣的刺芦笋丛,马蒂回想到了在海上的经验。她为了耶稣不愿意搭救一只巨鱼而怒不已,那是因为她充满了人的感情而耶稣没有。因为耶稣没有人的感情,所以鱼的死亡于他不是苦恼,所以村子的死亡于他不是负担。
人的感情,到底是一种高贵的本质,还是作茧自缚的未进化象征?马蒂陷入了思索。一个崭新的感觉正在萌生,从山上俯看这点点绿意的旷野,那死村带给她的感伤正在淡化中。
耶稣在这时候站起身,继续往山上而行,马蒂踏着他的足迹跟了上去。
接下来的山势险恶多了,即使踩着耶稣的脚印,马蒂还是不时失去平衡,走得险象环生。耶稣总是在最紧要的关头伸出手来扶她一把,使她不至于滑落山崖。凛冽的寒风刮来,将她满头的汗珠吹干,带来了一阵凉意。他们埋首于向上攀爬,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黄昏时分。
体能的负荷已经到达极限,马蒂的双腿疲软无力了,两手也开始发抖,抓不住岩壁,他们已爬过了这座大山的中间段。马蒂在夕色中往山巅仰望,看见尖锥形的山巅已在前面不远,最顶尖处可以看见似乎有一棵树。真不可思议,这座死寂干枯的大山上,连寸草也要历经艰难才能存活,在那山巅之上竟长得出一整棵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