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里,公益二字一出,塞林格可能都不好拒绝。
肯定不能这么讲,于是我说我脑海里有一个画面。
这个画面后来出现在了mv里,是一个小女孩同一个背着黑色吉他的青年对话的场景,灵感来自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说希望吉他能是一把电吉他,如果是木吉他,就和这首歌的感觉差太远了。
当然,和塞林格也差太远了。
微电影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讲诉了迷路的小女孩在森林中偶遇了一名背着黑色吉他的青年,青年将女孩护送出森林,有他的看护,女孩可以与鹿群、狼群、棕熊们亲近玩耍,在森林中的短短一日,她与动物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多年后,野生动物走私让这座森林满目疮痍,女孩成了护林员,每日与偷猎者周旋。某一天她接到了将要从这里调走的消息,这座森林已被规划了别的用途。不愿离开的女孩来到悬崖上,呼喊青年的名字,她相信青年是森林的守护神,一定会守护这里。故事就以这样的背景展开,并以青年的再次出现收尾。
为配合微电影的剧情,我又重新编写了一个木吉他、钢琴、弦乐伴奏的慢版,写给小时候在大雪弥漫的森林中相遇的女孩和吉他青年。而原版的《麦田守望者》会在女孩于悬崖巅呼喊青年的那一幕响起。
同wendy姐预料的一样,专辑销量其实也就那样,但是线上mp3的销售却十分可喜。公益微电影特地去森林公园取景,大雪的森林、雪地里奔跑打滚的野生动物、包括以背着电吉他而非木吉他的形象出现的青年,都十分有看点,实际效果比mv好太多。
这首歌很快被当时最火热的歌唱类节目买走了演唱权,经由天后顾桑妮在《最强现场》中的翻唱,为这首歌赢来了更多乐迷。
一切进展得太顺利,大概是习惯了磕磕绊绊,我竟然有些不适应,wendy姐甚至说我是她见过最淡定的新人。
我也不淡定,但可能在这儿能和我分享这份喜悦的人不多,所以喜悦大多藏在心里,从前的生活经历也提醒我,要小心栽跟头。
还真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跟头,微电影在微博上火起来以后,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吉他青年是不是很像塞林格”的说法。
虽然从歌名,到沉默寡言的吉他青年的形象,到歌曲的风格,处处都在致敬塞林格,可是我竟然到这样被人指出来了,才惊觉不妥。
我可以致敬他的风格,可以致敬他的名字,可为什么要强行把人搬到微电影里?半夜,我把那则公益广告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觉得太明显了,眼瞎了才看不出来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