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楼房间的时候已经快凌晨了,虽然身体极度疲惫,还是没有立刻睡觉,支撑着将自己默记的给排水设计图在纸上描了出来。
人的记忆力是有时效的,英明如他睡一觉起来怕是也得忘记大半。
地上部分的水路设计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地下复杂的生化废水处理系统。宗铭依靠自己不甚专业的环保知识梳理着污水处理器的结构——集水池、中和池、厌氧池和好氧池……最后还有固体干泥焚烧炉……
生化污水处理工序比生活废水繁杂得多,来来往往无数管道迂回曲折,宗铭不但要分清楚各部分的功能、规模,还要依照比例尺计算连接部分的管道长度,几个小时下来累得眼睛都直了。
这种时候他特别希望上帝赐予他一个于果!
曙光蒙蒙亮的时候,宗铭已经快把自己算晕了,好在总算发现了一些微妙的问题——地下三层两个处理池之间的管路似乎存在大量冗余设计,明明走直线就能解决的,偏偏绕了一大圈。
事实上,这两个池子根本就不该离那么远,最优规划应该是尽量连在一起,在垂直高方向上设计出一个科学的落差。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这么设计是想绕开什么东西?
常规考虑,自然是为了避开一些不稳定的地质结构,比如岩石断层、地下水径流等等,但鉴于ito的特殊性,宗铭认为那里应该就是七十年代史宾赛家族藏起来的大量核弹——修建ito的时候他们不好把核弹运出来再做地下排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