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亮瞎的钛合金狗眼,记得当年最流弊的套路都是拿来拆散七夕情侣的,杜浦的背影版都在这一天改编成秋风扫落叶。
原来这么早就有人为了单身而愤懑抗战吗?!
厉害厉害,某人觉得很有必要去现场观摩一下古代同胞都是怎么咆哮,怎么吐狗粮的。这才不枉他来此走上一遭啊。
所以当天下午,斜阳高照,暮色洒遍整个山头的时候,一行四人出现在了崇置镇后山——无云山。
没错,一行四人,还加了只面露鄙夷的猫。
只想跟自家师弟独处的桂琊琅:……
没事,他习惯了。四个人就四个人吧,反正他习惯了,师弟开心就好。反正两个人也会让师弟不自在,他习惯了。真的。
哎~
狐狸喟叹一声,领着他们到山腰一处露天的看台去。他打听说,那是专门为了方便观赏两方山头的吼山妖对嘴而设置的。
这吼山妖,便是他们口中有事没事跑到山头来抒发情感的士人。这些人作诗一点节制都没有,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脑子里有点念头就跑来乱吼一通,而且吼声还不小,多少次把人家村长给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山贼火精犯事呢。所以久而久之便有人叫他们为吼山妖,不要太形象。
至于村长为何没暴力遣散他们。一来,他不是没做过,可惜那群稍微有点学识的读书人心中,永远装有辣么一颗不羁豪放之心,不能吼?那他们写啊,这么每天奋笔疾书,用掉了不少金贵的宣纸,但村里人都是些没钱没货的,不然哪用得他们天天吼不开心,纸用完了又不能到处喧哗,他们有什么办法呢,写墙上啊!你说写地上,那风一吹不就啥子也不剩了吗?那还写个屁。他们写出来就是要给人家看的,看自己生活有多曲折,仕途有多艰险。
所以这就造成了满街满巷的浓墨乱书,村长跟后面涂墙都来不及,更甚者他们连树叶都不放过!好好一棵芭蕉树,被乱洒得连香蕉长在哪儿都分不清。这也就罢了,村里那群娃娃也跟着起哄,把从墙上看到的诗编成童谣,天天在耳边晃悠,神神叨叨,摇头晃脑地就爆出一句:我欲乘风归西,又恐楼上鸨姨~(归西楼:镇上著名青楼)
这尼玛教坏小孩子啊!
哎~这二来嘛,虽然其中庸资碌碌的居多,但也不乏有真才实学之人。村长是个爱才的,自然不会叫他们埋/没,有些心事却又敢于放荡形骸,多几个如李白这般人物有何不可?
而且,这也是一商机啊~你以为是哪个脑路奇葩的人在山腰设的看台?坐一会儿可不需要个茶水什么的?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