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还有五金店和理发店。
现在天已经暗了,只有小超市还在营业。
路灯是新式的节能型,不知是光源的瓦数太低,还是白天没吸收够热量,每盏灯都特别昏暗。
借着微弱的灯光,千栢忆瞅了下附近的电线杆,她想知道附近有没有摄像头。
令人惊喜的是,还真让她发现了一个。
可惜找所长要录像时,她被告知这个摄像头前些天坏了,还没来得及修。
这也太巧了吧?
记得有句名言说过,太多的巧合背后,是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是谁在处心积虑?是冲着她来的,还是冲着苏顾?
她竟一无所知。
三人一狗回到警队,晚上他们就在警局落脚。
这样一是安全,二是方便。
千栢忆没有睡意,一直在屋子里走走停停。
“千神,担心我哥么?”
千栢忆道,“不全是,我在想是什么人绑架你哥,他们为什么要绑架。。”
☆、140.空置的大院
转天,他们再次来到那条不算繁华的街道。
在阳光的照射下,街道显得更加破旧,同行的一个小民警说,这里是安镇的老街。
十年前,县里出资在安镇的南面建了一条十米宽的公路,因为交通便利,一些办公单位陆续搬到了那边儿。
断断续续的人群也开始去那边扎堆,如此一来,老街便萧条了。
经小民警一说,他们发现这条街上确实有不少年代较久的大院。
小民警给他们指了指离得最近的一个,“看到那个特别宽敞的院子没?以前那里是供销社,供销社解散后,就把院子卖给了个人。”
他们往前走了走,又见到了老旧的政府大院,还有曾经的粮库。
看到粮库,千栢忆想起了他们镇上那个。
在她很小的时候,种地是需要交税的,每到收完粮食,千钰就会借个牛车,把最好的粮食拉到粮库。
他们镇的粮库很大,里面有好多又高又大的房子,可以储存一个镇的粮税。
还有一座粮塔,那是在到处都是平房的年代,他们镇上最高的建筑。
后来粮库退出历史舞台,那些仓库和粮塔便荒废了。
见小民警还要往前走,千栢忆叫住了他。
“安镇的粮库也卖了么?”
小民警说,“卖了,连政府大院都卖了,这条街上所有院子都是私人的。”
“粮库有没有翻盖?”
“没有,那房子虽然不能住,但修的极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