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他几眼,特意用手指弹了下桌面,孙玉成这才回过神来。
“在想什么?”
“没……”孙玉成先是本能地否认,后来想了想,终于小声道,“李德才说殿试快到了,问陛下最近看过什么书,说过什么话。”
哈?姜永琏一直想不明白由皇帝亲自出题并封固的试题为何会屡屡泄密,如今看来有一部分原因就出在皇帝身边的那些内侍身上。皇帝无论做什么,身边有一帮人伺候着,其中只要一两个嘴不严,就足以把消息泄露出去。
除了内侍,内阁大臣也占了许多便利,皇帝经常召见他们,皇帝最看重什么,最关心什么事儿,这些内阁大臣心里多少有谱。所以他们猜题命中率也很高。
孙玉成虽然胆小,但人却不笨。他原先确实不识字,不过他为了当好御书房的差事,不当值的时候就已经在学着认字,姜永琏出考题那会儿,当时就他和顾文亮站在旁边,那些字孙玉成确实还认不全,不过他记性好啊。姜永琏保持了一贯的臭屁风格,写完之后还念了一遍,孙玉成其实都记住了,但他知道这事儿不能对别人说。
孙玉成赶紧表示自己的赤胆忠心:“陛下,我可什么都没说。顾总管教过的,旁人问起陛下的事情,一句话都不能多说。”
“顾文亮教得好,你也做得很好。”姜永琏论功行赏,“顾文亮赏一百两,小成子赏二十两。”
到了殿试这一天,阅卷大臣入宫取试题的时候,发现皇帝竟然将已经写好的考题给扔地上了,正提着笔重新写策论的题目。顾文亮就站在姜永琏身后,盯着其他人的一举一动,乾清宫当值的太监一个都不许擅离职守,姜永琏心想,严防死守成这样,这下该不会有人作弊了吧。
所有考生都到正大光明殿考试,林迹深远远瞧见沈玉书及李景,只能微不可察地点点头。沈玉书在看到考题之后脸上难掩惊讶之色。
因为闽郡刚刚有过水患,所以大多数人猜测此次的策论与水利工程方面有关,提前更是背了好几篇范文。就连诗句,有些也是预先做了n多篇,要是能侥幸蒙中,那就算中大奖了。
是的,以前科举也背范文,有些精商的书商还印往年进士的文章,当年他们也没什么版权意识,白白让出版商狠赚了一笔银子。
本来他们还真猜中了,不过经孙玉成这么一提醒,姜永琏就将原先的考题废弃。为了达到出人意表的效果,他决定考个大冷门——如何看待目前的兵制。当然,他是用端王的学识功底,以文言文来阐述这个问题的。因为大宁朝承平已久,已经多年没有战事,谁也料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