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始终的痛苦,一种灵魂层面的东西。
很难相信明川能做得到。
实际上在场的人之中,对于明川最好的预期就是,他能扛得住在大荧幕上几十分钟的出现,质量不说都和之前那部电影的十几分钟一样,也要差不多,这部电影才算的上是电影,而不是某个金主的挥金如土,逗自己开心。
这和信任,和看不起没有任何关系,这只是游戏规则。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不要玩。实际上有些女演员不愿意来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那么廉价,也没有那么绝望,只要不是接不到别的戏,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就算是圈钱,他们也不可能和烂片联系在一起。如果自己是最出彩的那个角色,或许还能商榷(比如夜宴中的婉后),这么个角色不值得,而片酬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了,除非给他们的价远远高出一般水平,买他们的名声。
爱惜羽毛是件好事,明川完全理解,因为这是核心竞争力,而女演员之间的不见硝烟的战争一向更激烈。
这很容易理解。首先,他们的黄金时代更短,一旦你演了母亲,想要继续演纯纯的少女形象就很难了。而那些母亲形象能让你拿到最佳女主角的有几个?
其次,美女在任何时候都不算是什么稀缺资源,当然美貌是一种稀缺资源,但美丽的人,有演技,这要求还不算太高,在行内更是一抓一大把,每个人都伸长脖子等待着机会,更新换代是那么快。
这就决定了女演员在选片上的审慎。他们完全输不起。
明川逐渐进入这圈子,明白的也就越多。作为一个演员也不是单纯就顾着埋头演戏就好的。当然你最本质的工作,最核心的生产力就是演技,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东西。
比如社交。没有人脉,没有社会关系,没有对外形象,你就没有戏演。演出一部戏,虽然从生产者这里就算是结束了,可是一部电影的宣发,完全可以把绝世好片折腾成夭折的产物,或者让完全能够拿奖的电影根本没有提名。
宣发是另一个战场,或许能够彻底给一部电影的命运决定基调,这也是为什么顾碧城要亲自跟进宣发部门的组建和成熟。
他们毕竟太年轻,完全经不起坎坷。能够承受失败,那至少要是公司体量很大,无论是账面还是现金流都运行无碍,或许才能承担得起一两次失败。
明川无心做制片人,但他理解经纪人的话,要在剧组博弈之中占据上风,你不能只会演戏,尤其是只有导演和大演员有发言权的时候,你至少应该明白你要说什么,什么能让电影更好,能对你更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