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此处,卫铿愈发发现:东圣国作为一个大统合的国家,但人才体系供应枯竭。宛如二十一世纪的东方足球运动,找不到踢球的人才一样,而这就是“末日之相”的根源。
例如大明王朝灭亡,实际就是科举已经选拔不出来能掌管庞大国家的实干人才,不单单是小冰河时期的天灾而致。
同样是小冰河时期,汉武帝时期是逆天而行,通过几次战争,将基层的人才选拔出来成为了骨干,国体没有发生变化。
东圣的科举制,文举、武举选拔出的人才中,现如今百分之四十,都集中在四个超大城市。这意味什么呢?
相当于某条废墟时间线上的仲国,放给了大学自主招生,使得所有工业,科学技术行业毕业生,都倾向于北都,浦海,南都,广州的本地学生。
当然,这并不是外地学生的能力有问题,而是教育资源的集中,使得发达区域的学生成绩就是好。
但是,如果学生圈子全部都是发达区域,那这个圈子的视角和经验必然是对其他区域有所匮乏,若是等这个圈子的年轻人熬到了三十岁、四十岁的顽固阶段后,就会形成顽固的思想壁垒,进而出现强大的对外排斥。
李蛩此时能够顺利无误的,在东升国内借助“区域安全保护”一路青云直上,就是拥“科甲正途”的身份。
然而李蛩能以平民的身份,在“科举这条正途”一路向上,是开着挂在走,这条路无法被他人复制。
卫铿:你们(上层)别狡辩,给留了一条路,能让真正的天才上来。你们留的这条“一线天”通道,特么是人走的?
治国办事要等天才来?这本身就是错的。不培养环境,指望起点低的天才,能澄清玉宇?
就算基层真的有“中上之姿”,也因为出生环境,恶化成混混街霸,而过早心术不正,少许能苦修上来的,也都活得通透了,做严嵩也,而非于谦!
……沃土时间线,某工作人员参加了部门领导升迁会议,看着这位善于钻营的领导,那春光得意的模样,叹了一口气:哎,这就属于上面人眼里,能干的标准吧!……
64年,李蛩就读的进士预备班。开始迎接殿试。
这个俊杰云集的书院,里面的学员据说未来都能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
李蛩却都了解到,除了自己,这里都是世家大阀的子弟,门第稍微弱一点的,也是大门阀推荐上来的旁系子弟。
怎么说呢?这些进士预备们,虽然不如吹嘘的那样“天纵之才”,但下限也没那么低。
这里考入的进士们,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