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我的小儿子温曦,明天就由他和你们一起将新征的壮丁运送至宜州。”闻言,温曦内心一番惊喜,正愁找不到上宜州的机会,现如今父亲这番安排自己就不用再找借口了。
思及这,温曦压下内心的欣喜,对官差说:“请问官差大哥,现如今已有多少新丁报名了?”“已有两百一十三名。”一名官差答道。两百一十三名,宜州有四县十二乡,因常年水患总人口不及万人,砀山多山地丘陵,居民人口是宜州四县中最少的,不过两千。以此为基数,四县的全部新丁人数再加上各县乡衙役约为千人。只是按往年惯例受患县乡多达三县八乡,想来这千人新丁定是不足,到时怕是还要临时征集。
“温曦,今晚你收拾一下,明日卯时一道上宜州。”温阑道。“是,父亲。”温曦点头。用了晚饭,温曦照例到杜氏院里请安。“听杜鹃说你父亲派你明天和官差一道运送新丁至宜州?”在杜氏院落的亭子里,杜氏让杜鹃端上一碟梨花糕,这是她今日闲着无事在厨娘的指导下试做的。
每年梨花之际,明顺斋就会推出梨花糕,温曦总喜欢买来吃。后来温曦入住广阳宫后,李玄昭每年都会派人至砀山取最新鲜的梨花现场制成梨花糕,密封送往广阳宫。只是每次都是借安文江之手,温曦便一直误认为是安文江念及宜州,每年都让人送些宜州特产至明都,而自己的这点小嗜好,不过占了安文江的便宜。殊不知每年安文江接到这差事时各种的无奈,总是匆匆交付匆匆离去,因为他担心自己待的时间长了就会控制不住说出事实,毕竟这种心里有话却不能说的感受太让人难受了。
“是,总计两百一十三名新丁,加上我们约莫两百二十人左右,官差们估算了一下需要五条大船方能一次性载完。”温曦拿起一枚梨花糕轻咬了一口,口内充盈着一股新鲜清淡的梨花香,糕体绵软,入口即化,温曦朝母亲赞叹一笑,眉眼弯弯,手不自觉地又拿起一枚来吃。杜氏笑着给温曦擦擦粘在嘴角的糕沫,叮嘱道:“那你要多加小心,船上人多,莫要与人打闹落水。”
温曦无奈一笑:“母亲,您当我还是孩童呢,怎会在船上打闹?”杜氏也浅浅一笑,温曦性子随自己,不喜挑事端争一时之气,但船上人多往来不经意间总易发生意外,她也就忍不住叮嘱了。“可有说何时归来?”“这到没说,看宜州太守那边的安排。”温曦今天问温阑是温阑就是这么回答的,模棱两可的答案倒随了温曦的心思。
“明儿要早起,你也早些回房歇下吧。方用了晚饭,就不要吃太多糕点,小心涨了胃。”说罢,杜氏让杜鹃收起还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