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该有多好。
许久之后,重光饮尽了身旁的一壶酒,拿出纸,用一本书将之垫在船上,然后提笔写道:
渔父·一名渔歌子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夕阳西下,清澈的水中浸染了淡淡的红韵,娥皇笑着看向重光:“夫君,我们回家吧。”
“嗯,回家。”重光亦笑了,这才是真正的家。
迎着夕阳,身后是重光与娥皇还有一叶扁舟在红韵中被拉得长长的背影。
约莫六七个月后,娥皇诞下了一个男婴,取名为“李仲寓”。
第14章 九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入夜,风透过敞开的窗户吹进屋室,夹杂着窗外梧桐叶在风中晃动的声响,像几声低低的呜咽。昏黄的烛花在桌案上跳跃,泛黄的医书上,古老的文字在火花中显得分外鲜明。
赵光义坐在桌前翻看着一本医书,兄长赵匡胤登基后,他为避名讳,更名为“赵光义”。
他自幼善医术,家人生病,他时常会帮忙煎药,而这一次······
他脑海中又浮现出了不久前,他去子青家的画面。
古老的宅院,杂乱无章的青草缠绕着生锈的铁栏杆,梧桐树上的乌鸦发出了哀伤的啼叫,子青去世后,王家似乎冷清了不少。
记得当时,子青的父亲同时亦是他的舅父,正坐在书房的桌案前托腮望着远方,寂静的回廊上传来了念珠拨动的声音。
“舅父,舅母她近况如何?”在长久的沉默中,赵光义半天才憋出一句话。
“她,还是那样。”舅父循着念珠声的方向看了看,继而又望向了窗外,透过敞开的窗户可以看见翻空而过的乌衣,不知过了多久,他忽然说了一句:“是我害了青儿。”
“舅父。”赵光义不知所措地唤着。
“是我功利心重,为了家族的荣耀,使他立功心切······”舅父沉重的声音再透着微微的哀凉:“为人父母,都只希望子女平安快乐,而我丧失了一个为人父母的本心,连禽兽都不如······”
“舅父······”他依旧不知所措。
其实,子青完全可以回来的,都是那个人罔顾军令,斩杀了他!
赵光义按在医书上的手指忽一用力,薄薄的书页微微地起了点褶皱。他又想起了今日朝堂上,兄长那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