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了。”
☆、第二十六章
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寻找,他有时候会这样安慰自己。莫斯科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帮助战争中离散的公民寻找家人,他有时候会到那里去看看,当他假装看着公告栏上的信息的时候,会有人好心的来安慰他。
“别担心,一定会找到的。”
有时候是个老人,有时候是个姑娘,有时候是个军人。
“谢谢。”他会和对方握手,然后继续赖在这里,消磨他等待中国来信的时光。
一九四九年才成立的中国很新,多年的侵略战争和内战搅得这个国家满目疮痍,瞿研究员的来信里有时候会抱怨,抱怨机构还不成熟,有些东西太难找,抱怨他没法直接去云南,而云南那边可能希望是最大的。
伊万每次看到信都有点失望,但他还是拿起笔回信安慰他,或者说好像他们在彼此安慰。
这些都成了他唯一的消遣,他每天离开文协吵吵嚷嚷的办公室后,就把自己锁回家里,找一本书打开,然后发呆。
即便他就住在莫斯科,他也没想过要去参加任何聚会,他的军队的老战友们都以为他消失了,连安德烈都这样觉得。
安德烈并不想见他,在他看到他的转业文件后,他甚至想打电话去骂他一顿,但却找不到他的电话号。
要直接打到文协去么?他怂恿自己,然后他就打了,却被告知布拉金斯基副书记已去造访中国。
“啊!混蛋,竟然转业去文协,你还不如转业去化肥厂呢!”安德烈狠狠的踢了桌子一脚,决心这一辈子再也不见他了。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三个月,他给南京写回信,这就是他全部的生活。
伊万认为没有人会给他打电话,他便没有给他的新住所装电话,因此他对于突然见到安德烈毫无心理准备。
安德烈静静的看着他,表情有点落寞,他朝他挥手致意:“你昨天怎么没来?”
“我,有点事。”
“是么?忙得连你父亲的葬礼都不参加了么?”
老伊万此刻正安静的躺在花丛里,身上盖着一面红旗,他是一战的战斗英雄,他配得上这荣誉。花丛旁,他的妻子和女儿正在和安德烈的妻子交谈着,三个女人在彼此安慰。他的孙子,伊万的侄子,已经三岁,正开心的揪着花丛里的花,并邀请安德烈的儿子一起来玩儿。
伊万叹了口气,和安德烈走到阳台,他终于开口:“他病重的时候我去看他,他在病房里大嚷,说不想见到我,死都不想见到我。”
安德烈拉了把椅子坐了下来,看着房间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