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穿越时空 民国旧影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杜珍卿(小花) ┃ 配角:杜太爷、陆浩云、谢如松、杜志希、吴祖怡、陆惜音、吴祖兴、杜玉琮、聂梅先、姑奶奶、三表叔 ┃ 其它:民国,新式学堂,求学
一句话简介:咸鱼一不小心,成了个了不得的人
立意:民国女性的求学自强之路
?? 第一卷 故乡钓游求学忙 ??
第1章 入族学读《女儿经》
地处华北的禹州省永陵市,有一个人口不多的睢县,以出产有名的睢县毛笔,在整个中国都小有名气。
现在,民国已经十四年,那些大城市里,洋人办了许多教会学校,连中国人自己办的各类新式学校,都如雨后春笋一样,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在大城市里,小孩子去新式学堂,已成为一种潮流。
但一个旧的时代,毕竟不是你大喊一声:“我要消灭你,你快灭亡吧。”
它就那么听话地,被消灭,被灭亡了。
睢县西南方向,有个近两百户人家的大庄村,隶属东桥镇,因最开始的时候,先是杜氏先祖在此扎根繁衍,此村就叫杜家庄。
后来,陆续很多外姓,迁来这里落地生根,人口渐渐比杜姓还多,也没改掉杜家庄这个名字。
杜家庄中有一条玉带河,玉带河以南主要是杜姓人居住,以北就是许多杂姓了。
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庄,对外面文明车轮的响声,好像没有听得太真切,人们还是按照旧的方式生活着,而且看起来,过得还不赖。
庄上的杜氏子弟历来读书,不管做官不做官,杜氏子弟向来以书香门第自居的。
坐落在南村的杜氏祠堂里,还专门辟出了三间屋子,作为课堂,请来族中博学长者,专门在此教育族中子弟。
现在,这族学里的学生少了一些,但小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在四下里地清脆地回荡着,倒也显得生气勃勃。
屋北头孔子像下面,一张藤椅子上,坐着一位穿黑绸棉袍的老先生,头上戴着黑色的瓜皮帽,鼻梁上还挂了一副老花镜子。
这位是族学里负总责的九先生,他是杜氏族里公推的最有学问的夫子,早年间中过秀才的,因此很得族中老少的敬重。
这里的族学,可不是按学习程度分班念书的。
十来个学生里,既有七八岁的蒙童(才开始读书识字的儿童),才在念三百千、神童诗一类入门的书。
也有十岁出头,正在啃四书五经中的入门篇《论语》《诗经》之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