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的实业名族,能量颇大……所以三哥在梁州和蜀州选址办厂,要处理的人事说复杂也复杂,相比真正的外乡人又算容易了。
珍卿在海宁过着按部就班的孕期生活,虽从电台报纸听睹战争涂炭生灵,社会的乱象惨剧也偶尔听见,但没人会以这些事劳累到她,谢公馆的生活并无太大波澜。
中期摆脱了妊娠初期的不适症状,她能做的事就比初期稍多一些。她灌的外国名著朗读留声片,循序进入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上半年刚回国时,请她演讲要求讲文艺主题的人多,现在请她演讲欧美文学和外文翻译得多,她既然有心启迪民智、教化同胞,就不会一味回避繁杂的公共事务。她也偶尔参与赈济会等慈善团体的活动,也会涉足兴华教育基金会的事务,利用自己在欧美等国的人脉关系,帮基金会扩大国内学生的留学通道。
珍卿担任教职后见的寒门学子多,很多人因为资格不够或信息不通,一时生活困顿、学业难继,也不能获得兴华教育基金会扶持,从此中断学业人生蹉跌,实在令人惋惜。珍卿有时候也愿意伸手帮人一把。
譬如,那位被逼辍学结婚的学生董时吟,虽然被家里断供学费和膳费、书本费等,但她可以变卖首饰并兼做速记工,要申请基金会的贫困补助是不可能的。可是她的钱大部用来交学费,生活上不免窘迫一点。珍卿除了给她介绍工作,也偶尔使唤她帮忙做些杂事,可以变相地补助她一二。
再如一位学化学的海大学生简涛,因为患了重病不得不辍学休养,病愈后又因家贫久难复学,继而因久居家乡信息太过闭塞,错过了基金会暑期举行的理化考试。这考试就是在遴选学业优绩的贫困学生以资助之。以简涛的平时成绩绝对能考过。可他在家乡稀里糊涂地错过了,简父叹惋痛惜一病不起,竟然因此病逝了。珍卿听闻后了解此生情况,见许多师生都为此生惋惜,便请兴华基金会赵女士和黄先生通融,为简涛特开一试测验其学业水平。考试通过之后,简涛获得贫困补助得以复学。
珍卿之所以在基金会说话有分量,除了她是兴华基金会理事长的夫人,还因她为基金会筹措了不少资金。除了帮忙吸纳社会善士的捐款之外,她近来也开始变卖她的丰厚妆奁,小部分用来稍稍资助相识的寒门学子,大部分就捐给兴华基金会作为善款。如此,她在基金会元老面前也能挺直腰杆说话。
当然,珍卿也怕斗米养恩人升米养仇人,可是自从她亲身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与年轻的大学生们教学互动,了解更多从前无从得知的学界内情,就更明白慕先生和杜教授为何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