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大叔的孤苦无依,但是忘记了,那是她的自以为是。
他们两夫妻相依为伴,足够幸福,却因为她的存在,而慢慢失去现有的,甚至有可能不能寿终正寝。
这大概就是师父说的,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吧。
当初下山时,红参也说过,不应过多的,参与凡人之事。
的确,世间万物,皆有他们运转的法则,她不该自以为然,自以为仙,冒冒失失突加干预,打破它们的正常的规律。
道法无边,就算已经飞升,也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作为仙人,又怎可犹豫不决,唯唯诺诺。
怕是师父知道自己的事,才有的那个梦。
宛和三下两下擦干净眼泪,她当初也不是为学酿酒才来的,是时候该离开了。
次日,宛和起了大早,熬了米粥,留下一封告别的书信,还有一百两银子,带走了二十坛桃花酒。
待在山谷里,今夕何夕,甚至都忘记安安半岁多,再不开仙蒙,就怕晚了。
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就现在,去地府。
宛和左手抱着安安,右手摸出地府的门符,输入真气,瞬间就到了黄泉路上。
宛和是地府的老朋友了,大家一见是她来,还有一个小孩,都热情的围上来。
望乡台上正闲,孟婆也放下事务,跟过来凑着热闹。
听宛和说,安安是她的小徒弟,来地府给她寻一位讲道、开仙蒙的能人。
宛和如约,分了十坛桃花酒给大家,剩下的都放在阎君酒窖吧,算是还他之前的酒了,可能……还有以后的。
桃花酒当真妙不可言,一杯下肚,判官当仁不让,要当这讲师,孟婆、白无常也都乐意帮忙。
当下约好,大家轮流讲道。
从此,宛和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地府的常客。
每次来地府的时候,宛和不仅偷阎君的酒,有时候还会偷阎君的香茶,或换成灵石,或分给大家。
毕竟肖想阎君东西的人,除了她白宛和,还大有人在,不过敢偷的,只有宛和一人。
经历这许多事,宛和很庆幸当时下山的决定,让她看清了世事和人心,成长不少。
所以,不去地府听讲道的日子,宛和就带着安安闯荡江湖,浪迹天涯,游山玩水,顺便劫富济贫,再卫个妖,好不自在。
在她看来,刚修成的妖,和婴儿一样,最是善良天真。却往往被人利用,走上魔道而不自知,直到修为被毁,灰飞烟灭,对于挚爱人是不能忘怀。
妖,哪里有残暴邪恶之说,世间邪恶,不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