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到定体系、写成初稿,再到校终稿下印,只有十五天,多一天都不行。
温知著脸色肃然。
至于选址,暂且被她放在后面。因为,选址可以在创作间隙来做。眼下,一是找来真题;二是,真题拿到手之后,找有经验、不涉及命题的人来研究出题规律,出模拟题、划重点。
这个人不能马虎,关系着书馆首战的成败,和后续的发展。
重中之重。
“宝枝,你可知有何人擅四书五经?精研府试等考试之道?”
“奴婢不知。”
“宝叶呢?你可知?”
温知著看向宝叶,随口问。
“奴婢倒是知晓一人……”
宝叶抬眼觑她,不敢作答。
“嗯?”温知著好奇,“你大胆说,我不责怪于你。”
“君公子为京中第一才子,于十四岁时得中状元,三元及第,应是精通的。”
“他啊,就算了。这过去五年了,时效性过了,不行。”
话虽如此,温知著知道,这是借口。
前未婚夫呢,再好,大家还是别联系,比较不尴尬。
那该找谁呢?
温知著抿唇不语。
算了,先去找一下上京同知,商量一下出往年真题的事。
只要他们愿意给题,她就给稿费。
-
上京府衙门前,宝枝一脸委屈,温知著脸色莫名。
一刻钟前,她们进了府衙,见了同知,说明来意,然后被客客气气请出来了。
那人碍着她的身份,没说不行,也没说行,就是得请示。
请温知著回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