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没错,到时候大军发起总攻,自己怎么也要跟王爷将军讨个先锋才是。
当即杨副将下令队伍回转向东。一队人马也利落,然而半个月后,这队人马却遇上了不该遇上的人。没错了,他们遇上的正是拓跋仞的人马。
原来拓跋仞根本就没有满世界到处找他们,而是听从了宋涟的建议,守株待兔。
他们听到逃回来的人说起了这队人马的战况,知道这队人武器精良,而且还有能炸出雷鸣火焰的东西,就已经知道了这队人的大体情况。
拓跋仞早就已经见识到了这个霹雳雷响般物事,已经从初初的惊慌中醒过神来了。回到王庭之后,他不停的回想复盘那一场战斗,又跟宋涟讨论出了结果来。
这个霹雳雷样的东西应该就是端王弄出来的玩意儿了,当时他们觉得声势浩大,惊雷震天,其实完全就是不了解这东西而造成的心里恐慌。
回想起来,这东西也就炸出一块坑,其实真正的范围不算大。另外就是溅射出去的碎片会有一个范围性的伤害,会造成将士们不同程度的受伤。
既然了解了这个东西的特点,那就很好办了。这也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的,只要将士们不那么密集,那么伤害性就能降低许多。不过这声响却能惊马,对于他们的骑兵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至于为何这队人马能早早预料到他们的人马,他们苦思良久都无所得。后来还是宋涟提到,听拓跋九说过端王的匠造坊中做出过一种叫千里眼的东西。能极目远眺,看起来应该就是用这种东西观测到了军队的行踪,所以才能每次都避开危机。
如此分析透彻之后,拓跋仞便与宋涟商议起出兵事宜来。
这队人机动灵活,如果是跟在他们后面追踪,还要瞒过对方的千里眼,是很有难度的。
鉴于此,宋涟提出自己的建议,“直接埋伏在他们回去的路途上,毕竟是没有根基的小队人马,军备物资用一点便少一点。他们根本就不可能长期活跃在绥西国境内,只需要等他们回大燕补充物资军备,我们便能守株待兔。”
宋涟所言很有道理,他们以逸待劳,而且到那个时候,对付一群军备不足的疲军,他们岂不是手到擒来。
商议已定,他们制定出了一套法子,一切准备妥当,只待请君入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