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三轮的时候,一些人的关注点已经移至周易算得会有多快上,有人甚至不看牌了,就看自己的电子表计时。
让人惊讶的是,这次报答案的声音几乎是重叠的。
“12+13-(6-5)。”男声。
“13-6+5+12。”女声。
男声是周易,女声是……戴殳。
“哇噻。殳殳,你也好快。”张年年惊喜地叫道。
“按数字敏感度来看,戴殳赢,她的数字都是平滑的,没有括号,全凭感觉。周易的答案组织过,按速度来看,周易赢。”杨盛林比照两人的答案评判,他摸了摸下巴,“这么个说法,听着好像不大对?”
张年年乜斜着眼,“不大对就闭上你的嘴。”
其他人以为戴殳只是侥幸,刚才那道题简单,谁都能算,他们不过算得慢了点。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充分验证一个道理,第一次是侥幸,第二次是意外,第三次,就得叫实力。
“[10-(13-9)]*4。”
“(8+6)/7*12。”
“4*(9-2)-4。”
“(5-1/5)*5。”
一连串的数字从戴殳口中逸出,有时候比周易稍快,有时候比周易稍慢,两人你来我往,互有胜负。
七班的女生都看呆了,她们班的学委性格好,没架子,给她们讲题从不会不耐烦,可人家睡功天下第一,清醒的时候不多,所以这两年多,她们问问题的机会不算太多。
没想到啊,她们学委,老帅了!
混合赛到最后成了双人赛,从野餐垫上起身的人越来越多,美其名曰不占用两位“非人哉”的氧气,其实就是不上赶着自取其辱。
杨盛林的数学在年级段排得上号,大少爷谁都不服,就服气周易一个,典型的“比你有天赋还比你努力”的那种人。
今天是要多服气一个了。
就比如刚才那道5、5、5、1,分数题型,没听到答案之前,连他都得走歪路。结果戴殳解出来了,甚至比周易还快一点。
难怪入学考数学口算满分。数学这玩意,不全看天赋,但很看得起天赋。
只不过,他本来是要借24点让周易力压情敌的,目前是什么情况,变成小两口内部矛盾了?
倒数两个起身的是杨盛林和谢彦斌,垫子上只剩三个人,戴殳、周易以及发牌的张年年。
张年年也感觉气氛不大对,莫名紧张,她咽了下口水:“呃,还玩吗?”
“玩啊。”戴殳把玩着扑克牌,有了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