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过分的仁慈,说穿了就是优柔寡断,在齐明渊看来,对于生在帝王家的孩子,这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更不可思议的是对方在太子的位置上呆到了现在。
从一个客观的角度,齐明渊不得不说再英明神武的一个人,当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难免会有些不清醒,显然对方不是第一次糊涂。不过他也不在意,他看中的东西自然会自己想办法得到。
最后太子也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建议,带着失望而归的他连夜找来谋士进行商讨。
而安王因为太子的突然来访,今天的出行计划搁浅,本想等下一次。谁成想每次想要偶遇孟奕之时,总会有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最后就连安王都不得不感叹一声后,只得把这个计划放弃,从其他途径入手了。
孟安之归来后拜访了几位儿时好友,接着就不怎么出门了,其他人也见怪不怪,随他去了。于是他觉得自己的日子与再镇上时没什么区别,每日过的更悠闲倒是真的,毕竟无人需要他医治。
这天孟玉上朝归来后把孟安之叫到了书房。
“可曾想好这次科举参加武举还是文举?”
“回父亲的话,还是武举吧,文试满篇之乎者也,实在是让人不感兴趣。”孟安之知道对方不会生气自己的所谓偏科。
果然孟玉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也好,你于武试的把握理应大些。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到成家立业的时候了。此次让你参加科举,你尽力就好。”
显然孟玉对于自己长子的武功并不了解,因为很少见他使用,所以也没对对方抱有太太大期待。毕竟泱泱大国,人杰地灵,武艺高强之人必定数不胜数,他想的是只要孟安之不是太差的名次,之后一切都好说。
而孟安之呢,他也不觉得自己武功多高,毕竟他来到这个世界后遇上的唯一一个会武功的人在刚开始时比他还要强上半分。所以他想的是尽力就好,总会有人比他强,到时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落榜了。
实在是他觉得官场不适合自己,进去后可能会被吃得骨头都不剩,哪怕有父亲保驾护航,可是又能保多久呢?未免麻烦,他还是就此落榜吧。
事实证明孟安之对于自己的武功水准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他日后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就到了科举之日,武试与文试同时进行,均需要三天时间。不同的是文试三日内吃住都在考场内,而武试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只需考试时在场即可。因此在这几天中除考生亲人外,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往武试场地,以期获得第一手资讯作为谈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