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韩少功文集)
首页

第57章 好自我而知其恶

“自我”是新时期文学中的王牌概念之一。我十分赞同作家珍视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反对人云亦云众口一词的同质化,还有那种全知全能指手画脚的教化癖。

但前人说过:好而知其恶。我也明白,“自我”一词本身未免过于笼统、简单以及含混,一旦离开了对话者之间的语义默契,就可能成为一剂迷药。事实上,九十年代以来,“自我”确实在一些人那里诱发自恋和自闭,作家似乎天天照着镜子千姿百态,而镜子里的自我一个个不是越来越丰富,相反却是越来越趋同划一,比如闹出一些酒吧加卧床再加一点悲愁的标准化配方,见诸很多流行小说。“自我”甚至成为某些精英漠视他人、蔑视公众的假爵位,其臆必固我的偏见,放辟邪侈的浪行,往往在这一说法之下取得合法性。在一个实利化和商业化的社会环境里,在一个权贵自我扩张资源和能量都大大多于平民的所谓自由时代,这一说法的经验背景和现实效果,当然也不难想象。好比羊同羊讲“自我”可能没有什么坏处。但把羊和狼放在一起任其“自我”,羊有什么可乐的?

一个人并没有天生的自我。婴儿的自我与成人的自我就不可同日而语,而前者除了吃奶欲和排泄欲,有什么可供认识和表达吗?从婴儿到成人的过程,岂能在一面镜子前封闭式地完成?稍有生物学常识的人知道,一个生物个体的特异,不是这个个体遗世独立的结果,恰恰是诸多个体组成了系统并且在系统中持久交流与冲突的结果。倒是不能构成共生性系统的众多个体,只能像沙子一样匀质化,即千篇一律的雷同。这就是说,自我只能产生于社会环境与文化过程,公共群体几乎是自我之母。

在这一方面,有些照镜专家好谈佛老。其实佛学一直力破“我执”。大乘佛教倡导“自度度人”,也是担当社会责任的。佛教重“因缘”,内因外缘就是对一种环境系统的描述。唯识宗将“依他起性”列为要旨第一条,强调任何“种子”在转化为“现行”的过程中,有赖于他者的作用,纯粹的自我从来不可能生成(见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唯识思想论集》)。有些照镜专家还好谈海德格尔,其实也是爱错了对象。海德格尔不太懂得整体主义,但还不至于在他的林中小路上自摸成癖。《存在与时间》中最有洞见的部分,恰恰是他发现了“自我”差不多是一个行骗的假面。他是这样说的:“此在总是说:我就是我自己;但也许偏偏它不是自己的时候它说得最为起劲。”连“冷漠相处”也是一种“共在”,“这与互不关联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相关小说

谁让他修仙的! 玄幻 /
谁让他修仙的!
最白的乌鸦
4835341字02-03
天人图谱 玄幻 /
天人图谱
误道者
4701745字02-06
我有一个修仙世界 玄幻 /
我有一个修仙世界
纯九莲宝灯
9383376字02-06
神话版三国 玄幻 /
神话版三国
坟土荒草
陈曦看着将一块数百斤巨石撇出去的士卒,无语望苍天,这真的是东汉末年?  吕布...
146887442字09-25
衰草 玄幻 /
衰草
poissson
" 当程敏一眼看见那个身姿挺拔,戴着细边金丝眼镜,瞧着斯斯文文,却掩不住衬衫底...
115091字05-18
阵问长生 玄幻 /
阵问长生
观虚
8316823字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