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得花很多功夫。
而她最先想要做的,是把袁松等人著的《袁氏农书》刊印下发各省,以供各省借鉴经验,提高粮食亩产。
总之,新的环境,新的职位,她又得适应一段时间,有很多事要忙。
忙,就顾不上想其他的事。
她觉得挺好。
虽然有的时候并不是这样。
这日,青辰底下的人抱来些公文,说是内阁才票拟的文书,要他们户部执行。青辰看了一眼,其中一份正是要他们尽快指导各省提高亩产的。票拟上的字,是宋越的字。
“沈大人不愧是宋阁老的学生,大人跟阁老想到一块儿去了。”
青辰微微一笑,算是回答了。
青辰这手下是个明白人,这半个月来与她合作也很愉快,又道:“有了内阁票拟,下面执行起来,也就没人敢怠慢了。大人推行此策,势必会更顺利。”
言辞里面颇有几分羡慕之意。
青辰是新上任的官员,虽说是正三品的户部侍郎,但到底年纪轻,也算不上有什么背景。这满朝上下皇亲国戚不少,不乏目中无人之人,碰到像青辰这样的新人,有人难免会有懈怠或是故意违抗试探的想法。
这样就会影响政策的施行,会耽误今年的第二季稻子播种。
但如果有内阁的票拟支持,那就另当别论了。
青辰不置可否,只道:“你先下去吧。我这还要先看一会儿账册。”
“是,大人。”
京城的夏天很热。
青辰袍子里的棉衣已经换成了薄纱,但仍是热得很。窗外的树上,知了一直鸣个不停,让人有些心烦意乱。
她的手边得搁着一块帕子,用来擦汗的,否则手上的汗滴下来,难免要打湿账册。
不过幸好,她用的是玉笔,笔杆握着凉凉的,多少能够舒缓一些。
这笔是当初宋越送她的。还记得他当初嘱咐她,只能用此笔写字,没想到,这一写就是两年多。用了两年多,她也早已习惯了这支笔,玉制的笔杆别人握来觉得沉,她却觉得正好。
那会到怀柔看堤的时候,它差点丢了,后来又被徐斯临下河找回来了,就是笔杆上留下了一道淡淡的划痕。
思绪有些飘散,青辰抱怨了一下这热天和知了,继续埋头于账册。
这时,却是有两人进了堂里来。
她抬头一看,是户部尚书和……宋越。
“沈大人。”户部尚书道,“方才我在跟宋阁老说山东省夏粮食欠收的事,阁老想看看山东的账册,你将账册先交予阁老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