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识数也是这样。大概娃娃三岁以前,所认为的最大的数字就是三了,一个, 两个,三个, 再多……再多小人儿哪里数的清啊, 这不是难为人家吗。
于是冯荞就开始教闺女数数, 从一数到十,教了没几次就会说了,可是,数字能数得出来,实物却数不清,要是给她十颗糖果再让她数,小人儿数不清了,索性就告诉你:很多。
于是冯荞就拿着糖果让她认识“多”和“少”,哪边多,哪边少,小人儿倒是分得很清楚。
数了一会儿数,娘俩玩够了,就开始剥开糖果吃,你一颗我一颗,吃了还剩下四颗——冯荞故意留下了四颗,想让闺女认识“4”,不能只认得三个数啊。
她左手拿了两颗,右手拿了两颗,问娃娃:“哪边多?”
结果小娃娃看了看,挺委屈地嘟着嘴:“都很少啊。”
好吧,冯荞心说,下回数数不能再用糖果了,小人儿关注点都在糖果呢。
因为新房子离厂子十分近,走路也就五分钟,搬到新家后冯荞也就开始去厂里上班了。
她这个老板娘,因为带着个孩子,上班也就没按时按点,尤其早晨,娃娃睡不醒,冯荞等她睡饱了,起来再等她吃饱,大约也就迟到有一会子了,而且有时候她还早退——自家生意,反正杨老板也不会扣她工资,厂里别人都有工资的,冯荞却没有,横竖厂里的钱都是她的。
冯荞去上班以后,杨边疆就按曾经打算的,把现金出纳交给她管,没有谁再比财迷媳妇管钱更牢靠了。
冯荞开始不同意,她很是担心,自己那点小学文化,管厂里现金能不能行啊,动辄几千块的出入,那个年代可就算巨款了。
可杨边疆自己忙不过来,坚持让媳妇帮忙。冯荞勉为其难,管了一阵子也就习惯了,账目数据有总账会计,她这个管现金的老板娘,只要负责把钱数清楚就行了。
其实跟她管家里的钱差不多,这一点冯荞敢于自夸一句,数钱她在行,一准能管好。
她就这么带着个小娃娃,迟到早退,打酱油性质地管了半年现金,暑假后三岁半的娃娃就被送进了幼儿园。
当时上幼儿园的农村孩子都偏大,上幼儿园就是个程序,也不一定上三年,所以有的小朋友六七岁才上幼儿园,上一年半载也就入小学了。冯荞本来也没打算那么早给娃娃上幼儿园,打算再等一年。
她就这么带着个小娃娃,迟到早退,打酱油性质地管了半年现金,暑假后三岁半的娃娃就被送进了幼儿园。
当时上幼儿园的农村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