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不久后,他眼前忽地爆发出一团璀璨的光芒。
在这光芒深处,另又一道陌生却又显得亲切的身影。
竟是个须发斑白的老者,他手上拿着个圆圈状的玻璃,眯着眼对着桌上的书照来照去。
又一道身影走上前来,嘴里絮絮叨叨地骂着什么,拿了张薄毯子盖在了他膝上。
“这张复印件你都看多久啦。”
“哈哈这可是状元卷呐,你看这上面‘第一甲第一名’这六个字可是当时的皇帝御批改。”
“有朝一日,我也真想回到古代去参加一回科举,重在参与嘛。”
两个人说说笑笑,忽地齐齐望了过来,朝他温和地笑了笑,眼里饱含着宠溺之意。
张衍呼吸微有紊乱,睁开眼,停顿了好一会儿,才沉默地继续往下望去。
这一刻即是传承。
逾越古今千年的传承。
殿试的行文有一定的格式,起笔用“臣对臣闻”,收笔则以“臣俯拾刍荛,上尘天听,不胜战栗之至。臣谨对。”“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之类的要多“卑微”有多“卑微”的话作结。
看到这道试题的那一瞬间,非止是张衍,大殿里,祝保才、孟敬仲、王希礼等人都若有所悟。
这道题很明显地是在考验举子们治理国政的能力。
大梁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水旱的频发,无疑会加剧社会矛盾,动摇国本。
而南北边防,又是困扰大梁多年以来的严重的问题,东南沿海倭寇时时进犯,北方重镇蒙古族时时扰边。
在第一开前半页写下了三代履历后,张衍四人没立刻动笔,也没忙着先打腹稿。
不约而同地先将这道试题又纵览了一遍,回想着这几年来张幼双的教导,先分析题目。
这道题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即为君之道、治国之道、选任之道和御敌之道。
若庖丁解牛,将这一道复杂的策问,剖分成四个部分,条理分明,筋骨俱清,接下来再答题就容易多了。
策问固然是为了考验举子们的治国能力,但也要注意不能随意放飞自我,非但要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