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掩,而是大大方方的开口进行了讲解。
同时对着摄像头招了招手,下一刻众人的前面就出现了一道全息投影的屏幕,上面有着一些原理图。
“其实目前我们也能知道,就连我们的芯片工艺也才到2nm的程度,或许过一段时间能够突破1nm,而这个精度只能靠着曝光来刻画晶体管,想要制造这种级别的可控机械造物还是相当困难的。”
医疗专家先是拿出了众人所比较明白的芯片说事,因为安布雷拉有发动过芯片工艺的对抗,所以这件事很多人还是比较清楚。
专家说的没错,现在目前最顶尖的技术摆在这里,纳米级的工艺想要拼出同级别有实际用途的机械单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硅基芯片的理论极限目前就是1nm,甚至就算是1nm也会受到很多微观世界规则的干扰,硅原子的直径也就是0.12纳米。”
可以说芯片再小下去,就是纯粹在用硅原子来完成结构排列了,精度控制将会相当的困难。
“所以理论上,想要制造那种能够在身体内部移动的纳米机器人,目前几乎是杜绝了机械的手段,不过机械方面虽然受到了挫折,但我们可以进入生物的大分子领域进行尝试。”
说完之后,那位专家就放出了一个相当具有科幻感,充满了菱角感的一种单细胞生物结构。
“这是我们利用生物编译技术培养出来的一种变异古菌,原本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受创的位置特性,通过进行特异性修改来搬运药物或修复细胞形成‘归巢’效应,达到精准送达。
“但如果我们进行多次针对性修改的话,也可以利用它们完成局部区域的修剪。”
概念图其实相当简单,普通人都能轻易看懂,就是这种变异古菌能够带着治疗的大分子药物来到特定区域,来达到相应的效果。
看上去原理超级简单,但实际操作的情况下却是异常的复杂和困难!
起码目前这种东西在其他实验室只是处于一种理论状态。
没想到安布雷拉就直接掏出来了?
还能实践运用?
“目前根据我们的医疗舱检测,可以看到舒马先生的受损区域的影像图,有高达二十七处必须要修复的受损神经,还有一百多处影响不大的损伤,目前来说本公司尚未能直接培养出中枢神经细胞,所以所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忙‘修剪’和‘连接’……”
下一刻红后就放出了模拟的动画图。
安排变异古菌中的修剪古菌,根据受损区域的结构,改变古菌的特性,让修剪古菌抵达受损区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