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之第四子,为北朝时期北齐大将,封藩徐州兰陵。兰陵王母亲是宫中一个地位卑贱的宫女。在讲究血统门弟的士族时代,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却每天忍受别人鄙视的目光,低声下气地生活。
兰陵王相貌柔美,为了在战场上能够威吓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的邙山之战。河清三年,突厥和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帝调兵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一次次进攻均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将全军覆灭。此千钧一发之时,中军将兰陵王戴着面具,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将领被困多日,以为敌人冒充兰陵王,不敢贸然开门。这时兰陵王摘下面胄,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史书有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为庆祝胜利,北齐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北齐书》书载:“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猜忌兰陵王高长恭可能谋反。武平四年,高纬派人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问妻子郑氏:“我对国家如此忠心,不曾辜负皇帝,却要赐我毒酒?”妻子回答,“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遂饮鸩而亡。妻子郑氏则进入佛门。
如此壮阔,浩浩荡荡一出《兰陵王》,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两个孩子均全情投入,看得甚是入迷,将那厢焦急寻找他们的家丁忘了个一干二净。
卢尚秋看到少时的兰陵王在宫里被人暗地里欺凌,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卢家的际遇,又见兰陵王一介王族书生也能成为武将上前线打仗,为国争光,心下自是钦慕。最后见兰陵王含冤而亡,觉得心中郁气集结,不觉眼中竟含了泪。
杨元慥则是十分羡慕兰陵王率军打仗,面具一戴,威风凛凛,哪怕是被主上赐了毒酒,也是从容不迫,慷慨就义,实乃男子汉大丈夫所为。能为国效力一直是他爹杨成武的梦想,可惜大唐如何可能重用前朝旧人,只得退隐并州,终日郁郁寡欢。杨元慥心道,有朝一日,我也要当大将军,打胜仗,让战士和百姓世世代代歌颂我,让爹爹以我为豪。他又想: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