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也与此事不无关系。
安定公主的名字,是李治亲自取的,叫做凝月。
武皇后垂下了眼眸,他还是忘不了,忘不了啊。
李治也陷入回忆。他想起来的,却是那一天去听讲学,薛婕妤[r8] 不知有何事,恰好不在书房。他看见放在书案上的家书,耐不住好奇心,上前翻阅起来。那是薛家某个叔父写的,字体俊逸不凡,书信中亲切地称她的闺名——凝月。
凝月,薛凝月,多美的名字啊。[r9] 当时我就知道,以后最宠爱的女儿的名字,一定是凝月。
那一年,风调雨顺,歌舞升平。
那一年,边境无事,百姓和乐。
那一年,事事顺意,唐朝的国力空前强盛,四夷来朝。
那一年,武皇后劝说李治封禅泰山,昭告神明,也昭告天下。在李治的任上,唐朝伟大而繁荣。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
从长安到淮北道泰山,带着朝中重臣,还有来觐见的各地刺史,足足走了两个月。李治的身子不太好,武皇后生产不久,小公主还未断奶,行动也不十分方便。来到泰山脚下,已经是麟德二年十二月。事不宜迟,麟德三年正月初一,封禅大典在泰山举行。
第一日,祭天。李治初献,摆上贡品。随后群臣亚献,跟随皇帝依次献上贡品。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但这次封禅绝不是普通的仪式,若是同往常一般,武皇后是万万没有心思去的。正月初三祭地,皇后说,祭地为后土,比附于人间就是后妃的坤德,理应由太后配享。皇上是太后的儿子,祭拜后土无可厚非,公卿百官来做什么!如今太后早已仙逝,祭地的典礼,就应该由皇后主持。
那日祭地,大清早的天还没亮透,百千位宦官爬上泰山,手忙脚乱地架设起锦障。毕竟今日要来的是皇后与妃嫔,皇帝的女人岂是普通百姓能看的。于是红艳的绸缎在道路两边拉起,起伏绵延,一眼望不到头。十里锦障如同一条红色的溪流从山顶落下,曲折回环,映衬着山头的白雪,煞是好看。琉璃世界,白雪红绸,世间谁人见过这等景象。大臣们都偷笑,这么个庄严隆重的祭典,竟然弄得花团锦簇,莺歌燕舞,没个正经样子。武皇后不管,她就是要天下人知道,这个国家,除了皇帝,她就是掌权者,万人之上。
她看着跟在自己后面献上贡品的魏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