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子城府机心,这一招的确比他硬邦邦地查抄报社高明,只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这件事立刻去办,我明日就要看到这些新闻稿。”她最看不惯的就是这些官僚的办事拖沓,若不给他们一个期限,恐怕他们十天半个月都找不到一个记者。
“我尽量,我尽量。”马部长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暗暗叫苦,又得找人又得设局还得立刻出文章,一日的时间怎么够?
“不是尽量,是必须。”乔霏不给他糊弄的机会,“你方才也听到了总统是怎么说的,他要求我们尽快解决这件事,这还只是一个开端,若是头没开好,今后的事情怎么做?总统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
到了最后,乔霏的语气森然,隐隐带了威胁之意,马部长心头一寒,“我立刻就去办!”
对他来说有什么事儿比头上的乌纱帽更重要?他虽然是政治宣传部的人,可也不是什么清高的文人,若没有了手中的权力,一家老小靠什么吃饭?
马部长去做这些事的时候,她自然也不会闲着,微微皱眉提笔便写。
华夏文人向来喜欢打嘴仗打笔仗,尤其是朝堂上的官员都是文人出身,这笔仗向来打得十分激烈,哪怕经过了革命,到了联合政府时期,这习惯也未曾改变。
甚至因为报刊杂志的大量涌现,文坛上的战争打得更是硝烟弥漫,火药味十足,各个派系都在争取对自己有好感的文人,这些御用文人就像一条条看家的狗,每日吠来吠去,好不热闹。
不过她向来不觉得自己是文人,她没有半点文人的浪漫主义色彩,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客,能够加入这场战争,所依仗的不过是自己对政治理论的深厚功底,还有一些极具煽动性的语言。
自抗战之初她写了不少激励民众抗战的文字后,她很少再动笔写文章,“清如”之名在文坛报界也渐渐为人所淡忘,何况她投身政界,再贸然提笔恐怕会被人说是为自家辩白,尤其是如今戴国瑛的名声不好,连累了乔家也被骂为国之蛀虫,她这番复出自然也是慎之又慎,遣词造句更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人捉了小辫子。
当年清如声名大噪之时,她为革命党摇旗呐喊,算是为了国家大义;之后又为了抗战,号召民众,算是为了民族大义;而这一次确确实实是为了自己私欲。
此番动笔自然更是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